- 03-20 歙县:三举措保民生促就业
- 03-17 歙县:暖心就业惠民生 铺就群众幸福路
- 03-10 歙县:驻村夜访解民忧 真招实干暖民心
- 02-28 歙县:立足“五早”推动惠残民生实事开局起步
- 02-21 歙县:新春走基层 送福进农家
- 02-14 歙县:深入推进暖民心行动,奋战便民停车“开门红”
- 02-10 歙县:奋力打造创新创业活力之城
- 02-06 歙县:“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迎来开门红
- 02-02 歙县:春风送岗促就业 助力企业开门红
- 10-17 习近平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07-11 李克强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上下齐心协力 加大市场主体纾困力度 切实稳就业保基本民生
- 07-11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 03-01 省委常委会会议强调:统筹推动民生工程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郑栅洁主持会议
- 11-22 郑栅洁:要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年度民生工程
- 08-05 习近平: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 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
- 08-05 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管好用好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资金 决不允许侵占挪用
- 02-05 李锦斌: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
- 02-06 【黄山日报】温“暖”就在身边!一图读懂黄山十大暖民心行动
- 09-07 歙县2022年10项暖民心行动政策解读
- 04-01 【民生·2022】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实施方案
- 04-01 【民生·2022】区域医疗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 04-01 【民生·2022】“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
- 04-01 【民生·2022】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
- 04-01 【民生·2022】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
- 04-01 【民生·2022】幼儿托育和学前教育促进实施方案
- 03-21 【基层话民生】歙县徽城镇:开展托育机构综合督查
- 03-21 【基层话民生】歙县岔口镇:讲好暖民心“好故事”
- 03-20 【基层话民生】歙县杞梓里镇:锚定目标再出发 真抓实干暖民心
- 03-17 【基层话民生】歙县桂林镇:健康口腔进校园 呵护成长“暖民心”
- 02-28 【基层话民生】歙县溪头镇:老年学校学出幸福感
- 02-10 【基层话民生】歙县昌溪乡:“油撸粉粿”助力“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
- 02-06 【基层话民生】歙县岔口镇:就业春风拂面来 活力岔口暖心怀
- 12-26 【基层话民生】徽城镇:聚焦“三点”办好民生实事
- 03-08 歙县2023年10项暖民心行动政策简介
- 03-08 歙县2023年暖民心行动项目点位公示
- 02-01 致务工返乡兄弟姐妹们的一封家书
- 01-03 黄山市歙县截至2022年1-12月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完成情况统计表
- 01-03 歙县2022年1-12月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实事进展情况汇总表
- 01-03 歙县2022年1-12月份“四好农村路”建设进度情况公示
- 01-03 歙县残联2022年1-12月困难残疾人康复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公示
- 01-03 歙县2022年1-12月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公示
- 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
- 二、幼儿托育、妇幼健康和职业病防治
- 三、学前教育促进工程
- 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 六、中小学及中职学校教师培训
- 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 八、农田建设工程
- 九、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
- 十、美丽乡村建设
- 十一、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
- 十二、“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
- 十三、“四好农村路”建设
- 十四、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 十五、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十六、技能培训提升
- 十七、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
- 十八、出生缺陷防治
- 十九、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
- 二十、困难残疾人康复
- 二十一、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
- 二十二、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
- 二十三、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 二十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程
- 二十五、“安康码”应用工程
- 二十六、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
- 二十七、困难人员救助工程暨困难职工帮扶
- 二十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二十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 三十、文化惠民工程
- 三十一、水环境生态补偿
- 三十二、农村危房改造
- 三十三、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
- 一、党建引领扶贫工程
- 二、资产收益扶贫工程
- 三、“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
- 四、“四好农村路”建设
- 五、农村危房改造
- 六、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 七、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
- 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 九、贫困残疾人康复
- 十、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
- 十一、美丽乡村建设
- 十二、农村改厕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十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
- 十四、就创业促进工程。
- 十五、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工程
- 十六、技能培训提升
- 十七、出生缺陷防治
- 十八、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
- 十九、智慧健康建设
- 二十、困难人员救助工程暨困难职工帮扶
- 二十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二十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 二十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二十四、妇幼健康和职业病防治
- 二十五、智慧学校建设
- 二十六、学前教育促进工程
- 二十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二十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 二十九、文化惠民工程
- 三十、水环境生态补偿
- 三十一、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
- 三十三、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 三十二、棚户区改造
- 十七、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二十四、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和职业病防治
- 暂无内容更新
- 三十三、城市老旧小区整治
- 三十二、棚户区改造
- 三十一、智慧学校建设
- 三十、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
- 二十九、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
- 二十八、文化惠民工程
- 二十七、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
- 二十六、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二十五、学前教育促进工程
- 二十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
- 二十二、水环境生态补偿
- 二十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二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 十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十八、困难人员救助工程
- 十六、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
- 十五、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
- 十四、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 十三、美丽乡村建设
- 十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 十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
- 十、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
- 九、贫困残疾人康复
- 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 七、健康脱贫兜底“351”和“180”工程
- 六、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 五、农村危房改造
- 四、“四好农村路”建设
- 三、资产收益扶贫工程
- 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
- 一、党建引领扶贫工程。
- 一、党建引领扶贫工程
- 二、资产收益扶贫工程
- 三、“四好农村路”建设
- 四、农村危房改造
- 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 六、健康脱贫兜底“351”和“180”工程
- 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 八、贫困残疾人康复
- 九、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
- 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
- 十一、美丽乡村建设
- 十二、政策性农业保险
- 十三、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
- 十四、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
- 十五、就业扶持工程
- 十六、智慧医疗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十七、困难人员救助工程
- 十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十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 二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二十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二十二、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 二十三、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和职业病防治
- 二十四、学前教育促进工程
- 二十五、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二十六、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
- 二十七、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 二十八、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 二十九、水利薄弱环节治理三年行动
- 三十、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
- 三十一、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
- 三十二、棚户区改造
- 三十三、城市老旧小区整治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
暂无相关信息
民生工程:200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围绕“五有”、“三农”及其他等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省政府成立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省财政厅成立民生工程办公室,承担牵头抓总职责,负责民生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调度、宣传引导、监督考核等工作。 2007年至2015年,民生工程项目数量从12项逐步增加到33项(累计实施50项),资金投入达到3900亿元,惠及全省6000多万群众,人均受益6000多元。民生工程已成为安徽保障改善民生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最具特色的工作品牌,探索了一条用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的新路。2015年,我们将按照中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坚持“突出重点、持续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责任、提质增效”的原则,投入726.5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调整完善实施内容24项,提高补助标准9项,强化民生工程绩效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和建后管养机制,扩大惠泽民生的效益。 收入倍增:201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决定“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力争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1000元、10000元。2013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98元。 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省居民收入预期目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老百姓真正从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