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渔村:盆景大观园 生态“绿存折”

作者:吴灿 方凯 汪倩倩 发布时间:2022-07-12 16:56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2012年,我流转了4亩土地,去年实现盆景销售额21万元。像我这种情况的,在卖花渔村还有很多。”7月5日,在位于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村外的文林艺园内,卖花渔村徽派盆景技艺非遗传承人洪文亮正和儿子洪林在细心修剪盆栽,一盆盆罗汉松、五针松郁郁葱葱。

卖花渔村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全村230多户村民,户户以盆景花卉制作为业。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卖花渔村积极推进生态绿色产业转型发展,在推进“两山”实践创新中走出了一条以徽派盆景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生态产业体系之路。

随着卖花渔村盆景的声名远扬,现在像洪文亮这样居住在村里、基地在村外的技艺传承人、制作能手越来越多。目前,卖花渔村村民在村庄外流转、租赁土地栽植盆景达600多亩。盆景培育采用了“移一培一”模式套种,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释放产业活力,实现盆景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村子里的年轻人也都愿意回村发展。“现在网线都已经接到盆景园了,村庄道路建设、景观节点打造都让人十分满意。接下来我准备把直播间搬进盆景园,进一步扩大销路。”洪林说。

卖花渔村以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为纽带,积极引导盆景生产经营户互通信息资源,严守信誉质量,借助互联网将盆景销往全国。如今,村里建有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1家、经营网店40多家,盆景网络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在村口位置,一座使用面积约800平方米的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砌筑大楼墙面。“发展服务中心三楼用于各类培训,二楼打造了两个直播间,准备把分散的电商农户集中起来,携手创立本村的产业品牌。”村党支部书记洪锦毅介绍说。

近年来,卖花渔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了卖花渔村水口打造、道路拓宽改造、生产便道修建等多个项目,为村民发展徽派盆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营商环境。“如今,卖花渔村已初步形成集盆景销售、摄影采风、农家乐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并正在向多种业态融合发展迈进。现在,旅游古道建设项目、村史馆改造升级项目已完工。接下来,我们还会依托即将建成的电商服务中心,开展电商直播培训,提升村民的电商直播本领,助力卖花渔村的盆景销售。”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王杰表示。

2021年,卖花渔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外来游客超10万人次,盆景年销售额2500余万元,户均收入超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7万元。今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漫步卖花渔村,漫山遍野、庭前屋后的绿色盆景成了最美的风景,勤于劳动创造、勇于奋斗拼搏的村民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者,存下的“绿色存折”为后代子孙留下了永续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