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新闻特写——顶管工们的新年坚守
50、120、14、15,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串简单的数字,但对于歙县城区备用水源及供水配套设施项目的10余名云南籍顶管工人来说,这样一串数字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在50天的工期内,他们将要完成总长120米的顶管任务。春节临近,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工人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地下14米的作业面上进行顶管作业。他们默默的付出,只为保障城区15万人的安全可靠用水。
“我你都认不到了吗?我是你的儿子呀!我打电话和你说,我今年不回来过年了,今年这边抓紧赶工期,我明年再回去陪你过年。你自己要保重身体……”
一大早,在城区备用水源及供水配套设施项目施工现场,90后顶管工郝正林特意起了个早,与远在云南昭通市的母亲进行了视频通话。由于长时间没有回家,打开视频的刹那间,妈妈似乎还没有认出儿子,这让小郝特别心酸。但为了让母亲放心,小郝在视频里不停地安慰已经年迈的母亲。“公司的福利也很好,员工每天补贴300元,政府也有补贴。今年回不去过年了,太对不起你了,不能陪你过年了。你自己要过得开心点,新年快乐,妈妈!”郝正林对着镜头说。
挂掉电话后,小郝匆匆换上衣服,就来到了14米的地下。戴好防尘面具和头灯,小郝猫着腰钻进了直径只有80厘米的管道内。操作面空间很小,只有2平米左右,空气也不流通,条件非常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小郝每天都要工作6个小时以上。“下面灰尘特别大,石头很硬,每天要很用力去打,再用推车推出来,一天下来腰酸背疼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上班时间久了,慢慢习惯了,也没问题。”郝正林说。
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尤其是这一项目段,地下以岩石层为主,施工难度极大。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施工方采取“三班倒”的方式昼夜施工。即便这样,每天单管最多也只能推进1.5米。“筒有这么长,一天也就只能倒这么一模,这是水磨砖的筒子,费时费料,主要就是因为石头太坚硬了。” 郝正林告诉记者。
坚硬的岩石,不仅加大了郝正林和同事们的施工难度,也让这10来个年轻的小伙子们几乎穿不上好衣服,每次从作业场钻出来,一个个都是泥猴子。“下面岩石很硬,用机器钻了之后,岩石就像刀片一样,衣服经常刮烂掉,一件衣服可能上两、三个班就坏掉了。”郝正林说。
据悉,歙县城区备用水源及供水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5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新安江雄村段至歙县二水厂备用水源配套管网13.6千米,新建备用水源取水一级泵房、二次提升泵房等。项目建成后,可日供水5万吨,对提高城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春节临近,为了项目赶工期,加上疫情防控的需要,郝正林和同乡们今年选择一起留在项目工地过年。“希望尽早完工,第一是保障当地居民的用水,第二还是想早点回去陪陪妈妈,因为我家里就我妈妈一个人。”郝正林告诉记者。
为了让外地员工能够安心留厂过年,感受家一般的温暖,春节期间项目业主表示将改善员工伙食,并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开展文娱活动,营造节日气氛。“除了政府给他们提供的暖心服务以外,我们的项目业主还安排了春节期间的节日物品,包括三十晚的年夜饭。另外还给每一位工人发放2000元的补助。”歙县自来水有限公司副经理李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