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相关法律问题解答
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多少岁呢?
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主要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其中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对于已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触犯任何刑法规定,都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通过上述刑法条文可以看出,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具有刑事责任年龄,任何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均不构成犯罪。
那未成年人犯罪要负什么刑事责任呢?
首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对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由于死刑缓期执行为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故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亦不适用死刑缓期执行。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
如果未成年人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话,有没有其他后果呢?
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并不代表免于处罚,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另外,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此外,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综上,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即使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但违法行为本身也是一种侵权行为,还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以及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如果未成年人构成侵权,要赔偿哪些款项呢?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也规定了,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未成年人侵权行为责任由谁承担?
我国《民法典》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主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将其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另外,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除此之外,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五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综上,对于未成年人的侵权行为,如果未成年人有财产的,应该先由未成年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的部分,由其监护人赔偿。此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还应当对违法的未成年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可由专门机关对未成年人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结合法院审理过的案件,有没有什么小提示分享给大家呢?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成长关键阶段,也是心理塑造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多处青春叛逆期,一旦未受到正确的教育,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义务履行抚养、教育的义务,以身作则,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模范榜样,在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在提供安全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坚决避免恐吓、辱骂、殴打、孤立等各种校园欺凌现象发生。
社会公众也应该给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包容和耐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协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根据上面法官讲解的法律知识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