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三阳镇:让“小网格”在基层治理中彰显“大作用”
近年来,三阳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微网格”治理机制,通过精细化划分网格、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新路径。依托优化网格设置、完善治理机制、强化网格队伍建设等举措,推动基层治理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变,为群众提供更贴心、便捷的服务。
精织网格固根基,多元融合聚合力。以“住地就近、地域相连、户数相均、全面覆盖”为原则,全镇划分为36个一级网格、19个二级网格、46个三级网格。以46个微网格为单元,创新“微网格+警格+医格+林格+文保格+代表格”融合联动新模式,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全面推进“六网格”深度融合,实现各类信息快速传递与共享。配备“镇网格员—村网格指导员—组网格员”工作力量,发挥网格员队伍作用,带动更多社会志愿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持续落实“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将党建创新、基层治理等专项工作纳入培训课程。出台《三阳镇“组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通报表扬洪丽兰等10个网格员,激发“组网格员”活力,引导和提升全镇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巧设职能优服务,共治下沉化纠纷。三阳镇完善领导接访室、“枫桥式”无讼服务点、心理关爱站、两代表一委员室等基础设施,构建镇、行政村、组网格三级协调联动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做实纵向联动、横向互促的全覆盖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整合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乡贤等共治力量常态化下沉网格,参与社会治理,做好政策宣传、答疑解惑、诉求回应、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多方融合,不断集聚各方力量,构建多方共治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各村党总支坚持以村民为主体,广泛吸纳“五老”、乡贤、党员志愿者加入网格员队伍,建立“组网格员发现上报→村级分析处置→镇级兜底保障”工作流程,助力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智建机制提效能,三色赋能促精准。全面升级镇平安法治和综合行政执法中心,着力构建以平安法治和综合行政执法中心为枢纽、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础、多部门协同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组建“一网多责、一专多能”的网格员队伍,以服务村民生活、满足村民需求为宗旨,积极拓展网格服务广度与深度,全面提升基层网格化服务水平。定期督促三级网格员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帮助其树立正确服务意识、提升工作能力,筑起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推广运用“网格三色法”,通过细致梳理各类信息、以“红黄绿”三色标识,实现网格人员信息一网清,让基层治理更精准高效,为“党建+基层微网格”赋能,助力提升治理效能。作为“网格三色法”的发源地,三阳镇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已应用多个场景,取得好的效果。在“网格三色法”的应用过程中,已从最初的行人上高有益尝试,再到党建、信访维稳、低保五保、重度残疾、医保缴交、农民建房、社区矫正、禁钓、非遗传承等逐步拓展多个领域全面推广,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板凳议事通末梢,民事民商汇群智。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近年来,三阳镇持续聚焦居民所需所盼,探索推出“板凳议事会”协商共治模式,进一步发挥各自然村村民自治作用,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有效引导更多村民主动走出家门、积极融入村组工作。深化微治理、办好微实事,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近年来,聚焦三英道路建设、湖田山旅游规划、征地拆迁等社会治理难题,组织23次“板凳议事会”,村民代表与镇村干部围坐讨论具体细节,网格员现场整理问题作为网格社情民意的重要组成,力求将这些“金点子”转化为实际举措,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小事不出村组,大事共商共治”。
今年以来,三阳镇以“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促民生”为目标,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大接访、大走访”,结合反邪反诈、禁毒、扫黑除恶斗争等平安建设宣传,持续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及时发现潜在矛盾纠纷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人员不上行”。今年截至目前,已走访3519户,收集群众问题诉求249件,已解决249件;为民办实事1018件;摸排矛盾纠纷59件,已化解59件;解纷码录入3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