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话民生】歙县岔口镇:持续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的若干思考
以岔口镇老年食堂建设为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老年助餐服务作为十项暖民心工程之一,是养老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解决老年人的用餐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是支持居家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岔口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已建完成老年食堂,积极探索打造“党建+”邻里、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为深入落实老年助餐行动,将老年助餐服务建设作为增强群众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近期对于我镇辖区内老年助餐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老年食堂建设运营基本情况
(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岔口镇紧扣基层治理新形势新要求,积极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大力加强老年食堂建设,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截至2023年11月,全镇共有两处老年食堂建成运行(大坑源村老年食堂于2022年10月20日开业,周家村老年助餐点于2023年8月31日开业)。两处食堂均设计建设通向老年食堂的无障碍步行通道以及其他适老化配套公共设施。并以老年食堂为核心,叠加多种养老服务形态,考虑到老人的休闲娱乐需求,设置了棋牌室、医疗室等功能区,致力于打造集老人用餐、医疗咨询、社交互动的“一站式养老综合体”。
(二)日常运营情况
目前两处老年食堂均由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日常管理上,采取镇党委政府监督指导、村集体自主运营、村内专人管理的方式开展老年人就餐服务。具体运营上,建立健全了食堂原料采购、就餐服务、食品安全等各项制度,严格把关饭菜质量和营养保障;引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到老年食堂打扫卫生、烧水、做饭等,发挥农村党员在日常管理、志愿服务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就餐和收费情况
先看就餐情况。两处老年食堂均以提供老年人堂食服务为主,前来就餐的多为自理老人,以周家村助餐点为例,据智慧养老平台刷卡记录统计,自8月底运行以来,共助餐服务老年人356人次;对于食堂周边失能、高龄老人等行动不便的刚需群体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再看收费情况。以午餐收费情况为例,老年食堂普遍收费较低,午餐为老人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的老年餐(标准10元)。60至69周岁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每餐3元的助餐补贴;70至79周岁、80至89周岁及90周岁的老人分别给予每餐3元、4元、5元的助餐补贴。
二、老年食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施覆盖有待健全
目前,我县中心城区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私人企业为依托开设的老年食堂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具体到岔口镇而言,老年食堂的覆盖率不到30%,还有部分村有就餐需求的老年人太少,没有设置老年食堂,其他自然村老年人的就餐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岔口镇地处偏远山区,村民居住分散,残疾、高龄等刚需群体的配餐送餐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个性化服务有待拓展。
(二)运营机制有待建立
老年食堂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但其运营有鲜明的市场属性,其运营机制应由财政投入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构成。但目前已建成的两处食堂,除大坑源村老年食堂承担少量旅客订单外,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补贴运营,食堂盈利困难;固定就餐人群单一,全镇两处老年食堂的固定服务人群以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低保、特困供养等群体为主,其他消费群体少;食堂运营在专业化、规范化方面还存在明显欠缺。因收入有限,未聘用专业厨师,运行上由村两委兼职,其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和规范。
(三)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老年食堂提供的助餐服务仅是一种普惠式养老服务,是针对特殊困难老人承担兜底保障职责,因而受限于服务能力,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与老年群体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主的生活性服务还需进一步拓展。
三、加快老年食堂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构建可持续运营机制、助推点位运行持续化
为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岔口镇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与多户脱贫户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团购方式,将养殖的鸡鸭等家禽直接配送至食堂,打造绿色安全供应链;同时鼓励收购老年人自产蔬菜,用于折价就餐费用。积极探索拓展“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不断加大市场力量参与的政策创新力度,吸引社会资源参与,通过给予荣誉回馈等方式,鼓励更多的餐饮企业特履行社会责任,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整合云海油菜、张逢铿故居(南极馆)、祝同坦红色旅游基地等多处旅游资源发展农旅融合、研学实践教育等形式,承接团队订单,将服务对象从老年人扩展到各年龄段人,通过公益化与社会化经营并举的方式增加收益。
(二)拓展延伸服务功能、助推场景应用多元化
鼓励将助餐服务融入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文化娱乐、护理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同时,解决好其他养老服务需求,加大食堂融合学堂比例,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要求。结合老人兴趣和当下热点,开展“餐桌变课桌”特色课程,进行防范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反诈宣讲,举办养老护理、银龄康养等保健讲座;镇卫生院安排医生定期坐诊,开展测量血压、血糖等义诊服务,并根据老人实际健康状况提供专业建议。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撬动优质养老资源下沉。
(三)补齐助餐服务短板、助推基层治理精细化
紧扣乡村振兴发展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在老年食堂推出村两委陪餐制度,每周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中等队伍中安排人员与老人共同用餐,开辟百姓反映需求、干部收集民意、政府化解纠纷的基层治理新阵地。设置公益性岗位,为农村低保家庭、低收入农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搭建政府关爱服务困难群体平台。通过规模配送、单独配送等多样化就餐服务送餐上门,对行动不便、独居留守老年人进行探视关怀,整合资源,与基本公共卫生、残疾人保障等服务有机结合,使独居、空巢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得到加强,进一步拉近党组织与广大群众的距离,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