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土地托管优服务 科技助农忙春耕

作者:凌利兵 郑宏 发布时间:2023-02-20 15:47 信息来源:歙县融媒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歙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将原本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在一起,再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机械化推广,持续强化耕地增产保供能力,让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景致重回乡村。

2月18日,在许村镇塔山村兆丰家庭农场,松土机、翻耕机来回作业,村民们正忙着为土地培肥,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过去农户需要三四天时间才能深耕平整完一亩土地,随着机械进田,现在不到20分钟就可以完成。由于地处山区,虽然精细化种植有优势,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大机械化盛行,小地块已经不能适应粮食增产增收的需要。兆丰家庭农场吸纳当地32户村民以60亩左右撂荒地入股,形成水稻等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管理,村集体年增收6.5万元。

许村镇塔山村兆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江兆锋告诉记者:“原来农户由于田地不连片,生产中各管各家,一年下来收入也不高,现在通过托管服务,发展品牌农业,不但提升了效率,也提升了产量。”

近年来,歙县立足山区实际,坚持“藏粮于地”,不断筑牢粮食安全之根本,大力推进优质特色粮食产业发展项目,取得良好效益。在许村镇塔山村两块田家庭农场,春耕备耕有条不紊。以前,这片山坞田涉及农户100多户,田少户多,规模化、现代化种粮很难实施。在县粮食部门的引导和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该农场建成了稻鱼共生高标准农田近百亩,稻、鱼亩产年收入超过5000元。

许村镇塔山村两块田家庭农场种田大户郑春芳说:“以前农户的收入总是提不上去,现在通过集体流转托管后,小田变成了大田,采取规模化种植,不但提高了土地效益,农民也实现了增收。”

在歙县乡村,对于很多撂荒地来说,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土地酸化治理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减少了种地成本和时间,实现了收益最大化,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农业特别重视,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农田建设景美了、水畅了、路宽了,农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通过农田托管,庄稼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深渡镇定潭村村民杨丽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