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营商环境提升】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开发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隐性”的生产力。今年以来,歙县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推深做实县“三服务提升年”有关要求,以“双招双引”为突破口,以“产城融合”为新起点,以“服务增效”为新样板,通过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永续工业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一是聚焦“双招双引”促集聚“强”产业。继续推进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产业链建设,不断激活产业链在招商引资、人才培养、技术交流、市场培育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招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项目,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链建强建密建长。今年以来已签约友谊南海、孟宇汽配、佑伦夹具等6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协议总投资10.51亿元,待签约项目1个,在谈项目7个。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强产业,贯彻实施市“迎客松英才计划”,继续兑现人才储备金政策,放大经开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园区三大主导产业共集聚人才1158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博士研究生(含柔性引入)22人,硕士研究生19人,本科学历327人。开展“平台建设提升行动”,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关键环节共享平台,把企业干不了、干不好的政府牵头干,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和创新水平,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加快布射河科创产业园建设,指导东仁新材料、冠润汽车等企业成立并争创国家级省级科研团队和平台,产业链内现有省115创新团队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
二是聚焦功能建设以投资“兴”产业。坚持开发区空间规划引领,推进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建设,整合园区资源、企业需求和生活需要,加快产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及周边生活、文化、娱乐等社会功能配套,推动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园区交通路网结构,预计今年8月实现纬六路全路段通车,积极推进潭石公租房、邻里中心建设,引进经开区中央厨房(开发区大食堂)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园区企业员工吃住行等生活问题。抓住歙县片区获批安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的发展机遇,整合资源运营仓储物流,推动物流资源共享,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不断改进企业物流配套,破解园区企业物流难题。按照“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整体提升城南园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启动城南园区规划建设,计划年内完成产业及空间规划调整、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基础性工作,园区功能进一步拓展。
三是聚焦为企服务“优”环境“安”产业。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坚持以项目和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协调发改、资规、住建、环保等部门,制定“标准地”区域新建工业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体系,有序推进“标准地”供地改革,完成供地2宗38.8亩。联合住建、资规等部门实行“承诺制+容缺办理”机制,进一步压缩工程项目审批时限,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2021年实施项目18个,压缩工程建设进度14天。推进项目审批“一窗通办”,实现“店小二”全程代办服务机制,依托为企服务受理中心,开设国土规划建设、安监、环保、市监等综合服务窗口,受理代办3大类21项涉企业务,累计解决环保预审、发改备案等需求79件,企业满意度100%。扎实做好“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后半篇文章,常态化开展驻企服务,畅通企业诉求申请和收集渠道,并实行“一企一册”动态管理企业问题台账,现已收集整理并登记问题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