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三导向”推行政务公开,助农纾困双增收
一江新安水,万重枇杷山。五月中旬,新安江畔万亩“三潭枇杷”陆续进入成熟期,因其特有的新安江小气候环境,加之历经“秋天孕苞、初冬开花、春日结果、夏天成熟”,使得“三潭枇杷”备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青睐,2021年再获“全国特优新农产品”称号。今年光照温度适宜,枇杷长势喜人,迎来丰产年,预计产量在8000吨左右,采摘期将持续到6月份。然而受疫情、物流等因素影响,市外游客自驾采摘消费、经销商和加工企业收购等渠道受阻,果农枇杷鲜果面临丰产滞销的风险。加之枇杷上市周期短,保鲜难度大,对订单实效、物流配送要求极高。为切实保障果农利益,提振果农信心,该县以服务、需求、结果为“导向”,聚焦政策、信息、决策“三公开”,助农丰产又增收。
一、强化服务导向,聚焦政策公开,确保高位推进
一是线上线下密集推广。3月底即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网、县融媒体中心、“山水画廊深渡镇”微信公众号、“深渡有约”抖音号等媒介进行宣传造势。结合三潭枇杷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在中央电视台7套、17套投放三潭枇杷视频广告,5月9日首播,连续播放30天。《辉煌的中国》之歙县篇(侧重山水、文化、歙茶、贡菊、枇杷)在天安门东、西站地铁口站内通道展示播放,4月30日首播,为期一年。同时采取淘宝带货、抖音直播等方式,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依托枇杷园体验采摘、枇杷摄影展示等系列活动,拓宽果品销售渠道,助力果农增收。
二是拓宽渠道助力销售。提前谋划,多方对接,在市县工会、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县域内单位工会会员积极购买,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积极主动帮助脱贫户、困难户等农户销售农产品约16万斤,销售额达160余万元。同时,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作用,凝聚群众力量,加大政策宣传,方便果农知晓市场动态,理顺收购、运输各环节,持续增加销售收入。
二、强化需求导向,聚焦信息公开,确保有的放矢
一是围绕果农需求,畅通信息共享。5月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歙县枇杷鲜果销售推进会,5月8日,黄山市市长孙勇带队到三潭枇杷主产区深渡镇调研,看枇杷长势、听果农呼声、谋发展之策,并召开座谈会,为疫情之下“三潭枇杷”销售纾困解难。结合“驻村夜访”工作,进一步深入了解枇杷产量及销售情况,并要求镇、村公开联系方式、官方网站网址、有关政策及下步方案,畅通信息了解渠道,实现信息共建共享。黄山日报、黄山交通旅游广播、黄山发布、歙县发布、歙县融媒等10余家主流媒体积极开展公益宣传,开通枇杷销售专栏,提升“三潭枇杷”知名度、竞争度和关注度。
二是围绕市场需求,畅通物流通道。为保障有需求的人第一时间找得到人、对接得上,解决果农“卖难”问题,客商“买难”问题。引导各物流企业提升社会责任感,想方设法把枇杷运出去,让客户不出远门也能品尝到“三潭枇杷”的香甜。同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外地游客来采摘一批、工会会员和各地商会购买一批、市场消费一批、电商销售一批、深加工一批和储藏一批。通过制作枇杷膏、枇杷蜜、枇杷酒、枇杷罐头等领域延长鲜果产业链、拓展价值链。
三、强化结果导向,聚焦决策公开,确保取得实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各级各部门聚焦果农所思所盼,尽心尽力提供有效保障。
保障用电安全。为保障枇杷采摘季用户和枇杷膏等企业的用电安全,国网歙县供电公司在深渡绵潭村成立了“徽骆驼”绿色电力驿站,全力护航用电安全,为枇杷主产区强化用电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降低出行成本。鉴于今年特殊情况,该县对沿江村民枇杷采摘销售旺季乘船出售枇杷给予渡船船票减免政策,降低果农出行成本。
打造特色品牌。歙县市场监管局深渡市场监管所指导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和歙县深渡大茂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助力枇杷走进网络直播间。
建立区域市场。设立大型枇杷交易点6个,销售额占全县的80%以上。漳潭村党支部书记张明表示,“漳潭枇杷交易市场鲜果日交易量由最初的一两吨增至目前的十几吨,随着疫情的好转、快递的畅通,加上周边游客采摘的增多,销售量每天最高可达4吨。”
歙县依托政务公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调度,加强市场对接和政策支撑,注重品牌宣传和精准营销,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助力“摘尽枇杷一树金”的期许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