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承风 千姿百态——歙县实施“四千工程”工作纪实
鲲鹏展翅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紧扣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如何赶考”这个时代之问,坚持“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以实施“四千工程”为抓手,促使干部队伍把状态提起来、把劲头鼓起来、把本领强起来、把标杆立起来,一幅奋力崛起赶超的“追风”画卷在古城歙县大地上徐徐展开。
“头脑风暴”绝不是“刷抖音”
桎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外因,而是人们的思想。
思路决定出路。
想要一份前途,就不能给自己留退路。
长期以来,歙县坐拥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厚重、山水之优美、人民之勤劳的绝对优势,却始终“对着金山饿死宝”,没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没有将美丽农村变成魅力村落、没有将人文传承打造成品牌冲击……始作俑者,“不求上进”和“小富即安”思想根深蒂固。
要赶超,学字当先。“到杭州没多久,我就陷入了本领恐慌的焦虑中。”首批赴杭州体悟实训队临时支部书记、歙县妇联主席周银霞坦言。“求知若渴地学习,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恩在学习,就生怕别人说的我听不懂,丢了歙县的脸,丢了黄山的脸,丢了安徽的脸。笔记记了几大本,考大学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认真过。”从山区歙县到都市杭州,从高耸的山乡到宽阔的平原,改变的不仅仅是地形地貌,而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学习上。
“跟江浙沪相比,咱们不止‘慢半拍’,而是慢了好几拍。”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临安实训队员程剑飞说。“体悟实训前,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村庄也可以做成景区,村庄也可以通过‘强村公司’开展运营。”
“头脑风暴”绝不是“刷抖音”,手指一划,就过了。
市委书记凌云指出,实施“四千工程”,就是要引导各级干部走出去、沉下去、跑起来,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奋力实现崛起赶超。
歙县实施“千名干部体悟实训工程”以来,已选派150名干部企业家“外出求经”,同步开展“双招双引”。举行“体悟实训双招双引·杭州行”专题活动,集中签约“数字乡村”“浙江网驿产业园”等项目18个,总投资26.4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转化落地11个优质项目、落地资金8.536亿元。招引在长三角等地旅外人才26人。围绕抓好体悟实训“后半篇文章”,认真落实实训队员意见建议,坚持“高站位、小切口、能落地、见实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进“多规合一”,精心组织实施“新安山居”村落品牌创建工程,从2021年—2023年,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以古城、古村、江畔、云巅、田园五大特色环境为基础,打造人文徽州、村落徽州、烟雨徽州、田园徽州、云上徽州五幅“新安山居图”。
歙县县委书记李忠在体悟实训杭州行集中签约仪式上致辞
“留得住人才,才能赢得了未来”
北京冬奥会赛道。号令声一响,全副武装的运动员们憋足了劲,如离弦之箭冲向前方,大家互不相让、你追我赶。
相比而言,人才的留用和引进,则是一场对手不在身边却时刻都在竞争的比赛。
地方要发展,人才需保障。而发展的速度与程度,取决于人才的厚度和深度。如今,招引人才已经演变成抢人大战。人才大战,在全国各地次第打响。
作为独居一隅的歙县,在人才大战中,我们有哪些优势?我们有哪些吸引人才留下来的政策或其他?
市委书记凌云强调,已经摆脱地理空间“偏居一隅”的黄山,更要摆脱思想空间的“偏安一隅”。
钟灵毓秀的歙县、人文底蕴深厚的歙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全国文明城市歙县……有着众多光环和头衔的歙县,在经济发展方面,却总是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究其原因,高档人才稀缺限制了歙县高质量的发展。
痛定思痛、壮士断腕,方能绝地反击、逆天改命。
要想改变别人,先要改变自己。
借鸡生蛋、借壳上市,是柔性引才的一种方式。
2021年10月27日,县委副书记、县长汪凯和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共同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歙县分院揭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方庆峰为陈雯艾博士颁发歙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聘书,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淦虎、政协副主席李玉成分别为刘达人博士、薛德挺博士颁发歙县人民医院外科业务主任及骨科业务主任聘书。
歙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汪凯为浙二医院歙县分院挂牌仪式揭牌
这是歙县人才招引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利用浙大二院人才来歙优势,推动实现更多百姓“看病不出县”近景目标,更是向着“看病来歙县”这一远大目标迈进,努力将歙县人民医院打造成安徽省一流、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县级医院。
创新创意汇聚人才发展新动能,歙县一直在努力。
实施“揭榜挂帅·全球英才”“新徽商回归”工程,落实“迎客松英才”“徽匠振兴”等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青年人才。深化与华东师范大学、黄山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11名博士入驻11家企业,柔性引进专业技术服务人才150余名;落实校企定制47人、市外招引45人;建立“徽州工匠”和“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库并制书成册,入库各类人才62300余名……
亲不亲,家乡人。歙县有太多的人才在国内国际风生水起,如何让这些成功人士反哺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抑或投资兴业?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深思。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转身就要落实。虎年新春,从县领导到县直部门负责人再到乡镇领导,冒着暴雪、迎着寒风,向旅外人才送上新春祝福、推介家乡新变化并求取歙县发展真经,充分发挥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双招双引”。
这只是人才招引的一小步,未来的路还长,在人才大战中,歙县还将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提供更优质的贴心服务、创造更浓厚的工作氛围,继续发力“抢人”。
“企业的事哪怕再小,我们也应该提供最优的服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成功往往都是在最细微处发力。每一个微小的改变,就是每次蝴蝶效应的催化剂。
成立于2018年的黄山金盾保安有限公司,位于歙县经济开发区内,规模虽不大,但年轻的公司朝气蓬勃、锐意创新。金盾公司不满足于门卫、物管等现有的服务项目,拟增加人力资源服务“职业中介”经营事项,想开拓更为广阔的商服市场。
改革的路子总会存在坎坷,金盾的“扩容”遭遇到了困难——缺乏人力资源职业介绍从业资格人员。
企业所难就是驻企干部的服务方向。包保的县发改委驻企服务队与企业共商解决办法,认为帮助该公司组织一批人员参加全省的相关培训,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企业发展无小事,哪怕诉求再小,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去提供最优的服务。
驻企服务队立即与县人社部门取得联系,人社部门立即对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省人力资源协会。服务就像春风细雨,化成机会如约而至。经过了解,全省拟举办网络人力资源从业资格培训班,但报名已经结束。这可是最接近服务“闭环”的一次机会,驻企服务队没有放弃,多方联系并积极取得省相关部门支持,在培训名额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破例将金盾的4名员工接收为培训班学员,取得人力资源培训合格证,解决了该公司发展难题。
企业一个诉求往往牵引多部门联动,歙县“千名干部驻企(项目)服务工程”实施以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歙县要求驻企干部在服务期间,要积极解决企业合理诉求,细致宣传惠企政策信息,畅通政企间沟通渠道,协助企业创新发展,当好驻企“服务员”、“信息员” “联络员”和“参谋员”。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是歙县深入开展驻企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延伸。春节期间,全县领导悉数出动,将工作岗位前移到车间、到生产线、到职工心房,全力践行“一改两为”要求,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据悉,“四千工程”实施以来,歙县共选派干部261人次赴108家企业(项目)常态化开展驻企服务,2021年摸排企业融资、用工、用地要素制约等问题127个,并全部予以解决。
“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奔跑着前进”
党建引领,信用变金。乡村振兴,金融伴行。
三月歙县,如诗如梦。杞梓里镇坡山,氤氲的云雾中,徽派民居在漫山金黄的油菜花丛间若隐若现。天微亮,方美银的水墨山川生态农庄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立足坡山绝美的自然风光,凭借诚信的经营和周到的服务,方美银的农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意红火,农庄改造迫在眉睫。2021年,在全县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过程中,水墨山川生态农庄获评AAA级信用徽姑娘农家乐,得到农商行授信50万元。
“党建引领信用村政策好,良好信用变成了真金。无抵押,低利率,信用贷款20万元,完成农庄改造,2021年的营业额比2020年飙升40%。”谈起未来的发展,方美银信心满满。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竹岭村,以竹成岭。万亩竹林是村庄的名片,也是竹岭村至今未能将资源变成资产的尴尬。石门乡竹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罗京,作为全省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任职后,先后对接外地客商6批次来村考察,对接企业(机构)10余家。目前,已落户2家,达成投资发展意向4家。杭州味蕾公司在竹岭村落户开播,观看人数达20余万人次;播盟(上海)公司拟投资200万元,邀请黄山10名头部主播,在竹岭村直播销售“黄山春笋”及延伸产品;国草园公司拟与村集体合作在800亩毛竹示范园种植“黄精”;黄山国科公司鸟巢型气雾栽培花卉蔬菜基地已动工,项目总投资约500余万元,当年可产生营业收入300余万元,村集体将获得11万元基础分红+利润分红。
立足竹林,但不局限于竹林,竹岭村的未来,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歙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乡助力乡村振兴,选派147名选派驻村干部、174名科技特派员、114名金融专员、80名专技人员,覆盖28个乡镇182个村,形成发展合力。
知不足而勇往,有负重亦需前行。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正常的步伐已经追不上差距的拉大。唯有奔跑,才能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金川乡长源村,与浙江山水相连。正在林间指导村民科学管护山核桃技术的专技人员王卫文,与驻村工作队、金融村官及村“两委”干部一行,以山林为舞台,以“金果”为媒介,致力于村级集体经济扩容增量。毗邻浙江,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跟跑”的压力,但通过“四千工程”的实施,也获取了“追越”的动力。
或许,这才是实施“四千工程”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