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街口镇:聚焦 “关键小事”  深耕惠民服务

作者:吴建平 发布时间:2025-11-14 09:07 信息来源:歙县街口镇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新安江畔,徽韵悠长。今年以来,歙县街口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突破口。通过深耕惠民服务、创新治理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镇累计解决民生问题32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2%。

聚焦急难愁盼,办好群众“心头事”。“以前一到采茶季,我们这条进山的路就特别难走,坑坑洼洼,茶叶运输损耗大,价格也受影响。多亏了镇里和村里干部,把这条路修好了!”街口镇雁洲村茶农张大叔看着新硬化的村道,脸上洋溢着笑容。雁洲村部分茶园道路年久失修,曾成为制约茶农增收的“堵点”。镇党委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迅速启动“镇村联动”响应机制,通过协调交通、农业等部门整合项目资金,组织党员带头参与,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道路硬化,惠及周边百余户茶农,预计每年减少茶叶运输损耗15%以上。与此同时,针对季节性饮水难题,全镇新建蓄水池6座、铺设管道8公里,保障7个自然村600余人用水安全。通过“板凳会”“民情夜访”收集诉求82条,诉求解决率达100%,其中化解邻里宅基地纠纷、社保代办等“微诉求”占比超70%。

织密网格体系,延伸服务“微触角”。为提升服务精准度,街口镇将全镇划分为57个基础网格,构建“1名镇干部+1名专职网格员+N名党员志愿者”的三级网格力量体系。专职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指尖网格”微信群实时响应群众需求,今年累计处理屋顶漏水、安全隐患等即时问题230余件。“多亏了网格员小方,发现我家屋顶漏水,及时联系了维修队,不然下雨天可遭罪了。”三港村的王奶奶感激地说。此外,创新吸纳民宿经营者、返乡青年等28名新群体担任兼职网格信息员,通过“随手拍”直报环境整治线索47条,推动清理河道漂浮垃圾2吨、劝导违规垂钓5人次,有效延伸治理触角。

创新调解机制,化解矛盾“在源头”。“两家民宿因为招牌位置和游客停车问题闹得不太愉快,我们‘乡情调解室’的老党员、老支书出面,结合村规民约和旅游发展大局,很快就帮他们达成了共识。”街口村党总支书记王利荣介绍道。针对皖浙交界区域旅游发展衍生的纠纷,镇党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多元化解矛盾机制。通过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力量,成立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并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乡情调解室”,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今年以来,累计通过12345热线及网格群收集矛盾线索63条,98%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新安江保护开展联合执法巡查12次,查处疑似非法捕捞行为1起,发放护渔宣传册500余份。

汇聚治理合力,构建共治“同心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镇党委统一领导,定期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会议,统筹民政、综治等9个部门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针对山区乡镇治理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开展“暖心融入”行动,组织民宿业主参与平安巡防300人次;推进“乡贤聚力”行动,吸引12名乡贤返乡助力环境整治;设立“党员先锋岗”42个,带头开展防汛防火巡查80余次。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构建协同治理机制,既破解了“小马拉大车”的资源困境,又实现了基层减负与服务增效的双重目标,使惠民服务更精准地贴近群众需求,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在基层,力量在人民。该镇党委书记吴志桥表示:“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基层治理‘大事’的根基。”下一步,街口镇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深耕惠民服务,奋力谱写新安江畔山水街口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