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霞坑镇:以产业为基、文旅为翼,奏响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歙县的青山绿水间,霞坑镇正以蓬勃的姿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这里不仅有“摄影天堂”的诗意风光,更凭借特色产业的深耕、创新模式的探索,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文化底蕴催生出增收活力,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文旅红火、百姓安康”的动人画卷。
从“单项突破”到“多元共生”,筑牢富民根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霞坑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跳出“单一农业”的传统路径,构建起以茶叶、菊花、民宿为核心,特色美食、林下经济协同发展的多元产业体系,让“土资源”产出“金效益”。在洪琴村一碗小小的汤圆成了“富民密码”。依托政策扶持与品牌化运作,将传统手工汤圆打造成特色IP,让地道风味走出乡村、走向游客。而在里方村,林下经济正成为村民增收的“新引擎”。万春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创新推行“三统”模式,即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收购销售产品,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让闲置的林地变成了“绿色银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从土地“活”起来到发展“火”起来,绘就富民图景。土地是乡村最宝贵的资源,霞坑镇以敢闯敢试的魄力,让沉睡的土地释放出强劲活力,石潭村柿木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功出让面积19.15亩,敲响了歙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成为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以来黄山市首宗成功交易案例。通过土地入市,农村闲置资源得到高效盘活,既为乡村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更让村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资金活力。
从“一季爆红”到“四季常青”,擦亮乡村名片。提及霞坑镇,“摄影天堂”之名早已深入人心。依托石潭村得天独厚的高山云海、四季花卉资源,以“全域旅游”思维,打造“光影石潭”乡村品牌,构建起“金花闹春、葵花争夏、红叶醉秋、梅花傲冬”的四季景观体系。从“季节性打卡地”升级为“全年可游、四季可赏”的文旅目的地。如今,石潭村已建成50余家民宿客栈,可同时容纳3000余人食宿,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150万余元,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文旅产业的繁荣,不仅让石潭的美景被更多人看见,更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从特色产业的“多点开花”,到土地改革的“破冰前行”,再到文旅融合的“四季常青”,霞坑镇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不断添彩。未来,霞坑镇将继续以产业为基、文旅为翼,向着“产业更强、乡村更美、百姓更富”的目标稳步迈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