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街口镇:科技护渔为基层治理“开天眼”

作者:吴建平 发布时间:2025-07-18 09:02 信息来源:歙县街口镇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这里是新安江保护区,禁止一切垂钓行为……”7月16日,歙县街口镇护渔队员操控的无人机突然悬停——热成像画面显示新门村水域有异常热源。随着指令下达,江面快艇与岸边巡逻车立即抵达现场,成功拦截两名使用禁用渔具的垂钓者。这是7月份该镇启动暑期护渔专项行动以来的第9次精准执法。

“非法捕捞已从‘打时间差’升级为‘技术对抗’。”该镇分管渔政负责人潘楷龙介绍,针对违法分子夜间作案特点,特别构建“无人机热成像扫描+智能监控预警”的科技护渔体系。6月以来,“鹰眼”无人机累计夜间巡航58架次,通过温差识别技术查获隐蔽式地笼、渔网4件,其搭载的探照灯与喊话系统形成强力震慑。在镇综治中心大屏上,15公里水域被划分为红、黄、绿三级防控区,依托历年查获数据生成的“非法捕捞热力图”,使巡防效率提升40%。

在新安江皖浙交界处,街口镇与浙江威坪镇组建的联合执法队正开展“双向拉网”行动。两省执法艇呈钳形驶向目标水域,无人机高空俯瞰锁定藏匿在支流中的三无船舶。“过去‘各管一段’导致违法分子打游击,现在电子数据共享、执法记录仪互认,让跨界违法无所遁形。”参与行动的街口派出所“生态警长”陈伟说。专项行动期间,已联合劝导跨省交界水域违规垂钓70余人,建立违法人员“双地备案”制度。

“发现电鱼立即拨打公示牌上的电话!”在今年组织的“网事街清”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近千份禁渔宣传折页发放一空。镇里将护渔宣传融入送戏下乡、护渔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组建了45人“水上卫士”志愿队及7名退捕渔民转型的专职护渔队,构建起“专业队伍+志愿团队+沿岸农户”的群防群治网络。

望着监控屏上实时跳动的巡护数据,街口镇主要领导深有感触:“护渔不仅是执法行动,更是治理能力的系统升级。当科技利剑划破暗夜,当跨界协作打破壁垒,当全民守护成为自觉,新安江流淌的就不再只是碧水,还有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夜幕下的新安江,无人机掠过江面,红蓝警灯与星河交相辉映,织就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