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宣讲声入人心 党的理论扎根乡村
近日,歙县霞坑镇洪琴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百余名村民早早聚集于此,期待着一场精彩的“送戏下乡”演出。而在演出开场前,来自霞坑镇人民政府的青年宣讲员们抓住时机,登上戏台开展政策宣讲,为这场文化盛宴增添了浓浓的“党味”与鲜活的“泥土味”,一场别开生面的“信仰课”就此拉开帷幕。
戏台前的“反邪警示课”
“大伙儿可得记牢了,要是有人说念经能治病、掏钱能保命,那准是邪教,咱得赶紧捂紧钱袋子、关上耳朵门!”戏台上,青年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乡音普及着反邪知识。台下的村民们聚精会神,时不时点头附和。这种将反邪政策融入日常话语的宣讲方式,远比单纯发放宣传单效果显著。村民们纷纷表示:“这种讲解政策的方式挺好,我们听得懂,也记得住。”
舞龙里的“合法信仰观”
洪琴村的舞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民俗,宣讲员结合这一当地特色民间信仰实际,细致讲解如何合法开展民俗活动,积极展示洪琴舞龙的社会影响力,鼓励村民传承发扬传统民俗文化。引导村民自觉拒绝封建迷信。对于有宗教信仰的村民,宣讲员耐心普及合法合规开展宗教活动的相关规定,明确告知需在国家规定的合法场所进行,禁止未成年人参与宗教活动等法律条文。这场宣讲,既是一堂接地气的政策课,更是一次深入的普法行动。
宣讲中的“创新传播力”
歙县青年理论宣讲与“送戏下乡”舞台的创新结合,为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基层开辟了新路径。青年宣讲员们既当“红色讲师”又当“文艺轻骑兵”,在乡村戏台上用乡音传递党音,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民心。这种“理论+文艺”的传播模式,既破解了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又为传统送戏下乡注入了新时代的思想内涵,实现了政策解读与文化惠民的双赢,展现出青年一代让理论“活”起来、“火”起来的创新智慧。
未来,歙县将持续深化这一创新模式,组织更多青年宣讲员走进乡村,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广袤农村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思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