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兴业、以业强村:岔口镇撬动集体经济新增长点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黄山市歙县岔口镇坚持把服务主导产业、盘活集体资源作为撬动村级经济的关键一招。通过整合财政资金、统筹项目谋划,实施上顶茶加工厂房建设项目,构建起“资源转资产、资产促产业、产业带就业”的良性循环,成功实现了从分散发展向集约聚能、从产业弱链向资产强基的转型突破,为山区乡村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集体经济发展样板路径。
一、以“建强载体”为依托,夯实集体经济发展根基
发展集体经济,首要在于建强产业承载平台。岔口村地处歙南茶区核心地带,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加工场所,产业价值长期“止步于鲜叶”,集体经济亦难以获得稳定来源。为打通“资源-资产-产业”的转化路径,岔口镇党委政府主动谋划、靠前服务,积极对上争取中央衔接资金429.98万元,用于建设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集体经济实体化运营能力。项目于2025年7月开工,建设进度稳步可控,为后续产业植入和资产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以“制度运营”为路径,构建集体经济稳定收益
做大集体经济,关键在于“建得起来、转得起来、收得到效益”。岔口镇明确“产权归村、运营归社、收益归集体”的机制导向,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强村公司共同负责厂房运营管理,确保集体资产管得住、转得活、见实效。项目建成后,整体租赁给歙县大洲应荣茶厂使用,年租金按项目审计定案价4%收取,预估年收益在17万元以上,成为村集体财务的重要支柱。所有收益纳入村财统筹,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投入和脱贫户增收补助,实现了“项目带产、资产生金”的良性循环。
三、以“联农带农”为支点,拓展群众多元增收渠道
歙县大洲应荣茶厂依托自身茶园基地(位于湖岭村四亩山,面积221.46亩),在春茶、秋茶旺季大量吸纳本地脱贫户、监测户参与采茶、分拣、装运等环节的季节性用工,日均用工30余人。厂房投用后,新增管护、设备清洗、包装等固定岗位10余个,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特别是通过“弹性就业”“以工代训”等方式,有效契合农村群众“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的实际,提升脱贫群众可持续增收能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灵活弹性用工、持续稳定增收”的多重目标。与此同时,茶叶加工标准化提升带动茶青收购价稳步上涨,助力茶农增收与村级发展同步提升,打通了产业发展与群众收益的“双向奔赴”。
四、以“品牌建设”为牵引,释放产业发展集聚效应
茶产业要提质,品牌是关键。该项目建成后,歙县大洲应荣茶厂年产值有望提升至2220万元,为岔口镇实现规上企业“零突破”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基地+茶厂+品牌”一体化发展,带动岔口茶产业全链条升级,助力打响革命老区茶叶区域品牌,提升茶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岔口镇也同步谋划品牌打造与区域茶叶集散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基地连企业、企业联市场、市场出品牌”的发展格局。集体资产与茶产业深度融合,为岔口村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上顶茶加工厂房项目不仅是岔口镇推动茶产业延链补链的关键工程,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生动样本。项目通过建强平台、健全机制、带动就业、品牌提升,实现了从“资源沉睡”到“产村共富”的跃升。下一步,岔口镇将持续深化资源盘活与机制创新双向发力,推动更多集体经济项目从“点上突破”迈向“面上开花”,为山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和制度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