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北岸村: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漫步在焕然一新的棉溪河畔,徽派古建筑的飞檐翘角倒映在清澈水面,村民吴先生走在村里崭新的步道上,感叹道:“护岸结实了,下大雨不怕淹田,晚上路灯亮堂,心里真踏实!”2025年以来,歙县北岸镇北岸村以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为引领,以巡察整改为契机,探索出一条“农业筑基、文化铸魂、旅游兴业”的融合振兴路径,让这座传统村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多维建设重塑村庄筋骨。北岸村投资600万元实施农文旅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项目围绕棉溪河展开综合治理,修复生态驳岸2.6公里,创新采用自然式与台阶式护岸,根治了困扰村庄多年的防洪隐患。在风貌提升方面,4处重要节点完成改造,530米道路、护栏及铺装焕然一新,使明清古建筑群与现代景观和谐共生。同时,河道清淤2.5公里、修缮田间路及排水沟4.5公里、拓宽村道1560米等工程,打通了村庄发展的“毛细血管”。
生态经济释放叠加价值。如今,3-5米高的生态护岸为两岸筑起安全屏障,彻底告别“涨水即灾”历史,农田损失率显著降低。村庄风貌的整体跃升,让国家级文保单位“吴氏宗祠”“风雨廊桥”与百余幢明清古建重焕光彩。随着“锦庭茶吧”“锦庭书吧”公共文化空间及十余处“慢生活”主题节点的建成,传统空间被赋予现代功能,成为村民休闲与增收的新载体。目前成功吸引旅外人才和客商来投资兴业,已成功引进农家乐1家,旅拍茶吧1家。
民生提质收获实在幸福。环境蝶变带来的是村民触手可及的获得感。道路亮化与环境美化显著提升了生活品质,方村片中心村实现“推门见景、移步换韵”。茶吧、书吧等新业态更创造了家门口就业机会,村中现有代加工特色就业空间7家,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环境美了,钱包鼓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成为村民的共同心声。整洁的村容与文明的乡风交相辉映,村民在设施完善中感受便利,在产业振兴里收获红利,幸福感正随着农文旅融合的脚步节节攀升。
北岸村的实践表明,当生态屏障、文化底蕴与产业活水深度交融,传统村落便能迸发出持久的振兴动能。这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润旅的特色路径,正为徽州大地的乡村蜕变写下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