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强化收储体系建设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当前,油菜相继进入收割时节,歙县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三级巡查全覆盖的同时,强化收储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5月18日,在徽城镇就田村一处连片油菜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收割、脱粒、归仓,一捆捆绑扎好的油菜秸秆堆放在一旁。田间地头,秸秆禁烧宣传服务队在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知识的同时,为群众收割搭把手、出份力。“经过村里的宣传,我们知道秸秆不能烧,听从村里统一安排。”村民叶美琪说。
为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徽城镇采取定人员、定区域、定岗位等措施,开展常态化秸秆禁烧巡查,实现三级巡查全覆盖。“我们村分成五个区域,村组干部进行分片包保、责任到人,组建多支巡逻队对村民进行宣传引导,确保‘不落一块地、不冒一处烟’。”徽城镇就田村党总支副书记许新告诉记者。
堵不如疏,综合利用是关键。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的同时,徽城镇强化收储体系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增设便民收储点,构建秸秆集中收、储、运体系,大幅提升秸秆收集率。
“我们收储中心已经收购了4天,目前已经收购秸秆200多吨,最终要把坑口乡、徽城镇所有的秸秆收储回来,我们的总储存量在1000多吨。”歙县源槐生态养殖场秸秆收储中心负责人王晋槐介绍。
为积极探索秸秆产业化利用渠道,徽城镇就田村与企业合作,新建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并配备打包粉碎一体机、地磅、灭火器等设备,实施打捆离田作业补助、秸秆收储站点补助等奖补政策,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收储运难题。
“随着秸秆收储中心项目的落地,我们采取股份制‘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共赢的模式,不仅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1万多元的收益,而且,我们按照每100斤14元的价格收购秸秆,老百姓还能获得一部分收益。”徽城镇就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新建说。
王晋槐是当地的养猪大户,高峰时他的养殖场有上千头存栏生猪。作为发酵床垫料的油菜秸秆通过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能快速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成功打通秸秆综合利用从田头到车间的“最初一公里”。
“通过秸秆储存加工利用,实现绿色生态养殖。油菜秸秆经过粉碎、发酵后,可以作为养猪场的垫料,实现粪料零排放,同时,猪拱食,还可以降低10%的养猪成本。”王晋槐说。
当前,歙县各地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政府搭台,为企业和农户牵线,推动油菜秸秆资源化和商品化,力争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提升”,以实际行动呵护“蓝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