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创新实践绘就就业服务“温暖图景”

作者:余钰涛 发布时间:2025-11-12 08:09 信息来源: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清晨,歙县零工市场的电子屏准时亮起,刷新着当天的岗位信息。家住附近的宝妈王姐走进大厅,在“AI就业助手”的引导下,几分钟就匹配到了合适的家政岗位。这处2025年1月投用的全市首家实体零工市场,不仅是歙县就业服务的民生新地标,更折射出县域就业工作从“兜底保障”到“精准赋能”的深刻转型。

零工市场构建就业服务“综合枢纽”。作为2025年度民生实事的率先落地项目,歙县零工市场整合岗位对接、政策咨询等多元功能,打造“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让灵活就业群体实现“家门口找活、明明白白就业”。除了基础就业服务,还设置休息区与咨询台,特别为带娃求职的宝妈提供临时托管服务,让就业服务既接地气又有温度。服务成效已通过数据清晰呈现:自2025年1月投用至今,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653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8.29%;失业人员再就业1821人,完成目标的182.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0人。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安稳,更是就业优先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数据驱动筑牢就业稳定“安全屏障”。就业稳不稳,数据是“晴雨表”。歙县创新构建覆盖县、乡、村、企业、行业的五级就业监测体系,通过对“四上企业”经营数据、行业用工需求的穿透式分析,实时掌握产业发展与就业岗位的联动规律,为靶向施策提供科学支撑。今年夏季,经开区某电子企业因扩产急需30名技术工人,监测系统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一用工缺口后,迅速通过“歙才云聚”平台启动供需匹配机制,仅用3天便完成人员招募与到岗,有效保障企业生产进度。这种“产业吹哨、就业报到”的高效响应模式,不仅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更成为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稳定就业大盘的重要抓手。

数字转型打造就业服务“全新生态”。“以前找工作跑断腿,现在手机上就能和企业连上线。”青年求职者小李的体验,反映了就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成果。2025年,歙县持续完善“1×1+N”就业服务矩阵,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线上,“歙才云聚”平台打造“永不打烊的云端招聘会场”,累计更新岗位2万余个次,服务劳动者超20万人次;“AI就业助手”依托大数据算法,提供智能岗位推荐、政策精准解读等服务1万余次,实现“一人一策”的个性化赋能。线下,以零工市场为枢纽,全年开展线下招聘、直播带岗等活动200余场,达成就业意向8290人次;针对灵活就业群体需求,定向开发“宝妈岗”“兼职岗”等特色岗位超2000个次,助力1500余人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靶向施策兜牢民生保障“底线防线”。歙县聚焦高校毕业生、禁退捕渔民、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以定制化帮扶点亮就业希望。为助力禁退捕渔民顺利“上岸转型”,创新推出“技能培训+岗位开发”组合帮扶模式,联合农业企业定向开发养殖技术岗位,组织专项技能培训12期,38名渔民成功实现从“捕鱼人”到“养鱼人”的职业转变,在新岗位上实现生计稳定与价值重构。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需求,通过创业项目指导、创业资金扶持、创业孵化培育等全周期服务,为青年创业者搭建成长平台,助力一批优质项目扎根家乡、落地见效。2025年,全县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超70%,政策红利持续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从零工市场的烟火气,到云端就业的科技感;从数据监测的精准度,到重点帮扶的暖色调,歙县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用创新实践激活就业动能。站在新起点,这份浸润着民生温度的就业答卷,将继续书写下去,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民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