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徽城镇:夏日普法“热”起来 基层治理“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7-14 09:11 信息来源:歙县司法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盛夏时节,蝉鸣声里透着热浪,但比天气更“热”的,是徽城镇志愿者的普法热情。从村头的大樟树下到小区的公园里,从农家庭院到田间地头,一场场“接地气”的普法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流动课堂”进家门,倾心守护“零距离”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青少年暑期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徽城镇组建了“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志愿者”的“流动普法队”,把课堂搬到村民家门口。老人们围坐在院子里,听普法员“唠嗑式”讲解防诈骗、防溺水知识。孩子们手里拿着印有宣传漫画的凉扇嬉戏打闹,在玩耍中记住“遇到欺凌要告诉老师”等规则。

“阿姨,您家孙子放暑假了,可不能让他去河里游泳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明确规定,监护人得看紧孩子,溺水可不是小事……”入夏以来,徽城镇已累计家访留守儿童100余户,发放一封信等材料500余份。

“田间说法”纠违建,生态保护“守红线”

违法建设看似是“局部问题”,实则危害深远。从生态视角看,农田、林地、湿地等是重要的生态空间,承担着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碳汇等重要功能。一旦被违建侵占,可能导致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生物栖息地破碎化。从法律角度看,违建行为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若放任不管,将形成“破窗效应”,削弱法律权威,更可能引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质疑。

面对违建困局,徽城镇组建了由执法大队、农业、资规、司法、村组干部组成的“草帽普法队”深入田间地头,讲解“耕地保护八不准”“农村建房‘一户一宅’政策”等法律知识,结合本地违建案例剖析后果(如罚款、拆除、追究刑事责任等),让群众明白“红线碰不得”。今年以来,制止违建20余起,拆除约50平方米。

“法治夜市”聚人气,普法宣传“有滋味”

傍晚的小区广场、乡村文化大院,摇着蒲扇的老人、跳着广场舞的阿姨、追着泡泡跑的孩子,是夏日里最热闹的地方。瞅准时机,徽城镇司法、公安、综治的工作人员化身“普法讲师”,“夏夜纳凉课堂”准时开讲,用方言土语取代生硬法条,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如何识别邪教陷阱”“电信诈骗的常见套路”“扫黑除恶的举报途径”等实用知识。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财产继承等内容,讲师们通过“你问我答”的互动形式,让群众在纳凉闲聊间,就能搞懂法律“门道”。

高空抛物、邻里噪音等小区里易发的高频问题,普法人员结合身边案例提醒家长看管好儿童、居民规范自身行为等,让法治意识随着晚风浸润人心。今年以来,全镇已举办“法治夜市”8场,发放普法资料3000余份,真正让法治成为群众的“身边事”“日常事”。

夏日的热浪里,普法的热潮仍在持续。从“热起来”的普法活动,到“活起来”的基层治理,法治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基层社会的面貌——这里,有更和谐的邻里关系,更规范的基层秩序,更有活力的发展环境。当法治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乡村振兴的底色必将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