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新安夜话”话“村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胡华仙 发布时间:2023-03-16 17:19 信息来源:歙县档案馆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村志编修工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3月15日晚,歙县档案馆在霞坑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了“新安夜话”话“村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会上,县档案馆领导及霞坑镇部分领导一起谋划如何推进中国传统村落村志编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村落众多,到2023年,全县共有167个村(自然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但目前仅18个中国传统村落完成了村志的编修,7个村正在编修中。

村志是一个地方自有文明史以来的全方位记录,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后世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来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祖祖辈辈聚居的村庄有的已消失,有的正在消失的途中,整理和挖掘历史资料,留下一份永不消失的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加之,作为编修村志主力军的乡贤人士逐渐步入耄耋之年或去世,抢救性推进编修村志工作,迫在眉睫。

座谈会上,县档案馆和霞坑镇达成一致意见,将紧紧抓住石潭村志即将完成初稿的契机,由县档案馆负责业务培训与编纂指导,镇、村下大力气组织,全面启动和推进霞坑镇所属各村的乡贤人士成立编纂队伍,试点推进镇域内12个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志编修工作,并以此为契机,积极联系各村的在外乡贤及成功人士,成立村志编纂网络,充分激发他们的浓浓家乡情怀与深藏在心底的寻根意识,推进村志的编纂工作,接续各村的文化根脉,留住乡音乡愁,助力乡村振兴。

留住历史,安放“乡愁”。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一本本村志的梓行,一定可以进一步凝聚全县在外乡贤及后代中有志有为之士的共识,唤起他们的故土情怀,激发他们在回归家乡建设中焕发绚丽光彩,为建设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