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城区2021年防御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练江,新安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绩溪县境内的龙丛山,经江村环流入歙县,至竦口纳双竦河水,至丰溪纳湄川河水,至东山营有布射水汇入,至下葛塘有富资水汇入,至古关有丰乐河汇入,经太平桥,过渔梁坝,至浦口注入新安江。练江流域面积1609平方公里,其中渔梁水文站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599平方公里,河长78.65公里,歙县境内长度24.65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7‰。练江流域有中型水库(丰乐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41座;其中丰乐水库是重要防洪工程,位于丰乐河上游的徽州区境内,总库容840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79平方公里,占丰乐河全流域515平方公里的54%,在拦蓄洪水,调节洪峰,对减轻丰乐河及歙县城区的洪灾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丰乐水库外,其余均属小型水库,且离城区较远,库容较小,调蓄能力较差,对练江防洪减灾作用不大。
城区防洪,主要以练江为主。涉及桂林镇、郑村镇、徽城镇、雄村镇,以徽城镇为主。练江开发区一桥上游段为天然河道,河床较稳定,河道相对顺直,阻水建筑物较少,防洪影响范围有限。练江渔梁坝下游段为深切河谷段,对两岸基本不会造成洪灾影响。练江开发区一桥至渔梁坝段,有布射水、富资水、丰乐河汇入,流域面积由开发区一桥控制的760平方公里增加到渔梁坝控制的1599平方公里;练江主河道上架设有10座桥、10座堨坝,练江桥、太平桥略有阻水,万年桥、渔梁坝阻水较为严重,加之近年城区发展较快,临河规划较多,占用部分原有行洪滩地,造成行洪不畅,且自身防洪问题较大。
表1:练江洪水过桥落差计算成果表(单位:米)
桥梁名称 |
3年一遇 |
5年一遇 |
10年一遇 |
20年一遇 |
太平桥 |
0.13 |
0.17 |
0.23 |
0.33 |
练江大桥 |
0.02 |
0.03 |
0.04 |
0.07 |
万年桥 |
0.35/0.15 |
0.49/0.18 |
0.80/0.21 |
1.32/0.25 |
扬之河大桥 |
0.15 |
0.18 |
0.21 |
0.25 |
开发区大桥(一桥) |
0.15 |
0.28 |
0.56 |
0.60 |
古关桥 |
0.09 |
0.11 |
0.24 |
0.24 |
丰乐桥 |
0.09 |
0.17 |
0.34 |
0.43 |
富资桥 |
0.05 |
0.05 |
0.05 |
0.06 |
(二)防洪工程现状
练江及支流防洪堤线总长25.1公里,将歙县城区分为五个相互独立的防洪堤圈,分别为:老城区片堤圈、河西区片堤圈、新区片堤圈、城北区片堤圈、城东经济开发区片堤圈,基本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根据我县历年洪水资料分析,练江洪水形成主要受上游支流洪水汇集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来,1969年7月5日练江发生百年一遇洪水,24小时累计降雨206.3毫米,练江渔梁水文站洪峰水位达到120.74米,洪峰流量达6630立方米每秒。次之为1996年6月30日五十年一遇洪水,24小时降雨223.6毫米,渔梁洪峰水位达118.88米,洪峰流量达5300立方米每秒。2020年7月7日洪水,渔梁洪峰水位达118.31米,洪峰流量5200立方米/秒,此次洪水给全县造成了严重的生活影响和经济损失,高考被迫延期。1991年7月7日洪水,12小时内县城降水仅为35.3毫米,而杨溪降水216.1毫米,黄山降水278毫米,溪头降水164.7毫米,许村降水181.2毫米,县城上游四大水系降水造成练江洪峰水位高达117.55米,洪峰流量达4200立方米每秒。
(三)防汛特征水位和调度办法
练江主河道及各支流未设置节制闸和蓄滞洪区,上游洪水直接经河道下泄到新安江。练江城区段防洪以渔梁水文站水位为主要参照,警戒水位114.50米,保证水位115.50米。依据《防洪法》、《水法》、《丰乐水库控运计划》、《歙县城区防洪规划报告(修订本)》、《歙县城区防洪预案》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区域防洪规划,当渔梁水文站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丰乐水库溢洪道闸门全开泄洪;当渔梁水文站水位高于警戒水位低于保证水位时,根据实际情况,丰乐水库溢洪道闸门控制性泄洪;当渔梁水文站水位高于保证水位时,根据实际情况,丰乐水库溢洪道闸门限制泄洪或不泄洪。丰乐水库由丰乐水库管理处管理,由黄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
(四)防洪风险分析
根据歙县的气象条件、练江流域地形、水文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等主、客观因素分析,灾害成因主要为:一是暴雨量大。暴雨是导致练江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汛期,降雨集中,梅雨量大,往往出现暴雨、大暴雨。受练江河谷盆地地势影响,支流从四周丘陵地向盆谷平原汇聚,使练江流域水系略呈向心状态,暴雨很快形成洪水汇聚而下,形成“四大、两快、一短”洪水。四大即洪水流速大、冲刷力大、含砂量大、破坏力大,两快一短即涨得快、落得快,历时短,上游降雨一般在四至六小时即可汇至渔梁水文站。二是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坡耕地尚未完全退耕,开发项目水土治理不到位,水土流失仍然严重。遇有强降雨,极易加快加大地表径流,致使洪峰叠加,水位抬高,形成洪灾。三是练江行洪能力不足。随着城区建设规模的扩大,交通干线的增加,阻水建筑物增多,占用滩地和行洪区建房等现象存在,致使河道行洪能力受到影响,从而造成水面壅高,洪水漫溢和对两岸的冲刷,洪灾加剧。
二、防汛组织机构
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肩负练江歙县段防汛职责,统一调度指挥练江洪水防御工作,发生重大险情时严格执行县防指的各项调度指令。按照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练江防汛工作实行县长负总责,分管防汛工作的副县长具体负责;各相关成员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同时担负着组织责任片区内群众抗洪抢险、安全转移的职责;桂林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徽城镇政府、雄村镇政府承担辖区内练江防汛职责,成立乡镇防汛抗旱领导组,设组长、副组长,成员由水利局、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民政局、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卫生健康委、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相关人员组成,在县防指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练江防汛抢险工作。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监测预警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镇)、县防汛办备案。
三、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根据练江基本现状,旅游景观、规划建设、交通、市政等情况,结合练江洪水特性等诸多因素,练江防洪标准基本满足20年一遇,拟20年及以上一遇为超标准洪水。
表2:练江渔梁水文站防洪标准水位流量关系表
洪水重现(年) |
20 |
50 |
100 |
150 |
洪峰水位(米) |
118.1 |
119.15 |
120.12 |
120.7 |
洪峰流量(m3/s) |
4310 |
5250 |
5950 |
6630 |
(二)练江防汛责任区划分
根据练江地形和历史洪水淹没影响,将练江歙县段人员转移安置分为五个片区,确定负责人。负责人负责召集单位及所在区域内的单位投入抗洪抢险,落实预案的执行。
根据城区地形和城市发展情况,将转移地区分为五个片区,确定负责人及参加单位。负责人负责召集参加单位及所在区域内的单位投入抗洪抢险,落实预案的执行。
(1)鸿基、多景园区:负责鸿基、多景园、河西及渔梁的转移任务。
负责人:文旅体局叶剑奇、市场监管局江志伟、徽城镇胡家伟。
河西片:河西古关桥以下至污水处理厂,该片区为20年一遇洪水线以上。
转移负责人:县委办王自峰,徽城镇张春雷,中和社区胡剑锋、渔梁社区张敏、旸村巴锡龙。
参加单位:县委办、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
转移安置区:徽国府、披云山庄,徽国府段公路(汽车转移)。
(2)徽州花苑、北门区:徽州花苑至县医院路口。
负责人:公安局尹寿长、科商经信局叶志宏、徽城镇汪邦华、斗山社区方如根、北关社区江晓辉。
参加单位: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科商经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旅体局、联通公司、县人大办、水利局、开发区管委会、县委党校。
转移安置区:中和街、徽园、徽州师范,老四连(汽车转移)。
(3)城东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县医院路口至行知中学一带。
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潘利青、桂林镇余峰、徽城镇操晶晶。
经济开发区片:布射河以东、杨之河以北经济开发区,该片区为20年一遇洪水线以上。
转移负责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潘利青,徽城镇洪绍发、桂林镇余峰,开发区社区姚文庆。
参加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局、二中。
转移安置区:开发区二期地块。
(4)城西区:负责丰乐河以南,城西园区及交通集散中心一带转移任务。
负责人:交运局冯兴根、城西园区办程序基、徽城镇张春雷、郑村镇程重红,旸村巴锡龙、丰乐社区姚少卿。
参加单位:交运局、政府办、城西园区办、教育局、扶贫开发局、徽投集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转移安置区:艺术品市场、碧龙湾。
(5)练江渔梁坝至浦口段:负责练江紫阳桥至浦口段沿江低洼地易涝易淹区人员转移任务。
负责人:徽城镇镇长石磊、雄村镇镇长方辉富。
参加单位:徽城镇、雄村镇。
搬迁安置区:鲍川村委会、浦口村委会。
(三)应急基本措施
进入汛期,各单位及居民做好防洪准备,密切关注县防指发布的水雨情信息及预警预报;沿河地势较低地区的商铺要对商品进行清理,尽量减少库存量;居民家庭对易受洪水影响的财产要提前适当转移。由于本地洪水来得快且猛,当洪水来临时,以人为主要防范对象迅速转移,转移方案为整楼全员一次性行动。
练江可能遭遇20年一遇以上超标准洪水时,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县防指成员单位经过会商研判,预警预报信息由县防办人员通过山洪防御县级预警平台或电话、广播等其他方式发布,人员转移命令经防汛指挥长审核签发后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洪水信息。当工程险情及隐患消除后,关闭预警,终止预案执行,停止应急响应,恢复正常。
(四)练江防洪应急响应
当洪水水位已达20年一遇洪水118.1米,并将继续上涨,可能达到50年一遇洪水119.1米时(相当于1996年“6.30”洪水和2020年“7·7”洪水),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防洪责任区 |
鸿基、多景园 |
徽州花苑、北门 |
城东区 |
城西区 |
练江渔梁坝至浦口段 |
防汛负责人 |
叶剑奇 胡家伟 |
尹寿长 汪邦华 |
黄 中 赵 亮 |
潘利青 余 峰 |
冯兴根 程序基 张春雷 |
响应 内容 |
1、徽州路沿线120.4米以下所有人员转移。 2、河西片120.5米以下单位及居民向披云山庄等地势较高地带转移。 |
徽州路沿线120米以下转移。 |
开发区各企业单位按防洪预案对留守人员进行安全管理,财产防护。 |
园区内各企业加强对留守人员的安全管理,财产防护。严禁人员和车辆进入交通集散中心。 |
练江紫阳桥至浦口段沿江低洼地易涝易淹区人员转移至鲍川村委会、浦口村委会。 |
1、由公安、交通等部门出动人员100-200人,对公路、桥梁进行交通管制。
2、有关责任单位再次清理尚未转移人员。
3、根据汛情,防指部请求上级及军队支援参与抢险救援。
4、由电信、供电部门准备好通讯、照明的备用设施,随时投入使用。
5、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卫健委等部门做好生活用品、饮用水、食品、药物的充分准备,以便使灾民能维持正常生活。
6、由卫健委派出卫生防疫小分队负责安置区内的卫生防疫工作,并做好灾后洪水淹没区内的卫生监控和防疫准备。
当洪水水位超过50年一遇119.1米时,并将继续上涨,可能达到120.7米或洪峰流量可能达到6630立方米/秒时(相当于1969年“7.5”洪水)。
1、按责任区组织高程在122米以下的单位(含上一级方案转移户),立即开展人员转移。
2、切断受淹地区供电,保证人员安全。
3、指挥部派出所有救生船只投入巡逻救生。
4、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卫健委等做好生活用品、饮用水、食品、药物的准备,满足和维持群众最低生活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抢险队伍
汛前,县防指成立120人的县级防汛抢险应急队,以人武部为主,民兵专业救援队,由县人武部负责筹建集训,并配置冲锋舟、救生衣、救生绳索等专业救援设备;乡镇政府人武部成立乡镇防汛抢险队伍,由乡镇人武部负责集训和各类预案演练拉动;卫计委组建防汛医疗救护小分队和卫生防疫小分队,并配置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行动时配合县级防洪抢险应急小分队工作。
(二)抢险物资
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298-2004)要求,结合工程应急抢险工作实际,练江流域抢险物资实现动态储备,用于堤防抢护等应急抢险。主要储备物资见下表:
表7:练江防汛抢险物资储备表
物资名称 |
单位 |
存储数量 |
储存地点 |
编织袋 |
条 |
50000 |
震华塑料制品厂 |
木材 |
立方米 |
100 |
桂林林场 |
麻袋 |
条 |
20000 |
百花台粮食储备库 |
钢管等钢材 |
吨 |
10 |
大源钢管租赁站 |
冲锋舟 |
艘 |
2 |
人武部 |
铅丝、柴油机、救生衣、水泵、帐篷、土工布、土工膜等 |
水利局物资仓库 |
应急抢险物资实现定点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每年汛前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进行检查。
(三)通信保障
练江流域内建有自动水雨情测报站及视频监控站,能够密切监视流域内降雨、河道水位及洪水淹没实况。为确保通信正常,分别与电信、移动公司协商,将水雨情监测站SIM卡、视频监控专线列入红名单,租赁多渠道预警发布通道,购置卫星通信电话等。
(四)交通运输工具
汛情特别紧张和应急抢险期间,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所有车、船等交通设施必须统一管理调配,听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指挥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