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9839/202502-00028 信息分类: 重大决策预公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公民,其他,DOC,其他,其他,其他 发文日期: 2025-02-12
发布机构: 歙县深渡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5-02-12
生效日期: 2025-02-12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关于《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告
内容概述: 关于《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告 性: 有效

【意见征集2】关于《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告

作者:歙县深渡镇 发布时间:2025-02-12 11:25 信息来源:歙县深渡镇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现将关于《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征求广大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2025年2月12日-2025年3月16日

反馈方式:书面、电子邮件

邮寄地址:歙县深渡镇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shenduzhen@126.com

联系电话:0559-6810235

歙县深渡镇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2日


关于印发《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深渡镇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易诱发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通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行动方案,受威胁群众大幅减少,防治能力有效提升。但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持续加强防治工作,降低灾害风险。因此,制定《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旨在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预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起草过程

为确保深渡镇全面贯彻落实《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深渡镇资源规划和管理所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经过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审核批准后,于2025年2月着手起草了关于印发《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稿经分管领导细致审核后,现面向公众广泛征求宝贵意见。

三、主要框架内容

本《通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范责任;完善各项工作预案,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是地质灾害监测和应急措施。



关于印发《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 知

各村(居)委会、镇直有关单位:

现将《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特此通知

歙县深渡镇人民政府

2025年2月12日

抄送: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深渡镇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关于切实做好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歙安办资规〔2025〕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我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15处,其中县级点2处,位于约源村。镇级点13处:其中约源村2处,漳岭山村4处,三源村2处,深渡社区、绵潭村、昌中村、九砂村和漳村湾村各1处,分布在8个行政村,威胁影响182户431人。南深公路由自城——绵潭——棉溪——深渡一线贯穿,大深公路、南深公路、板周公路、黄千高速由北到南穿镇而过,沿线崩塌及滑坡灾害时有发生,威胁群众出行安全。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分析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及近年来我镇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汛期降雨特征分析,今年我镇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将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汛期(4—9月份),此时降雨量大,雨量变化幅度大,常出现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同时近年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加大,汛期地质灾害风险较大。南深公路由自城——绵潭——棉溪——深渡一线贯穿,黄千高速自大茂——深渡——约源一线穿过,南深公路、黄千高速、镇域内公路及“村村通”道路大多切坡高,岩石风化严重,岩土层松动,崩塌及滑坡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对公路运输及居民出行造成很大影响。

三、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范责任

1.成立深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负责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村(居)和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应急小分队,主要领导为防治、应急工作第一责任人。

2.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村(居)、村民小组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汛期,各村(居)、各镇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必须亲自督促整改。

(二)完善各项工作预案,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各联村领导、联村组长、各村(居)和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加强沟通和协调,在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上形成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各村(居)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场组织和协调作用,配合镇做好地质灾害灾险情点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调查、日常巡查、汛后核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响应和群众避险转移工作;各村(居)加强对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监督管理,严禁在滑坡体上新建住房、开荒耕作。严禁在山谷沟边、陡坡下建房,发现立即制止并上报镇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镇政府配合县交通和运输部门做好防灾抢险人员、防灾物资及避险转移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以及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路线的畅通。

镇政府配合县水利部门做好境内沿江河及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防灾工作,加强对病险水库、堤防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库岸及附属设施的监控和灾害治理工作。

镇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配合地质单位完成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汛后核查,组织监测员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灾害巡查,做好监测、预警和群众避险转移工作,编制年度防治方案、应急预案、群测群防方案和避险转移预案,及时发放“两卡”、更新标识标牌,落实灾险情巡查、灾险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各项制度。

深渡中心学校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加强对学校师生地质灾害知识的培训,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向镇政府报告,做好避险和应急处置工作。

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公司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在游览时间、游览路线和游览景点选择上,要特别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地点,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成立相应的应急抢险队伍,建立应急工作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

(三)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强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建立健全村(居)、组和群众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挥基层人民群众的防灾主体作用。做到村组有监测负责人,地质灾害隐患点有监测人,确保灾害发生前及时识别灾险情信息,特别是汛期要增加监测频率,及时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征兆作出预警,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值班、灾险情速报、灾险情巡查、防灾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应急调查等制度。加强地质灾害巡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督查制度。在主汛期到来之前,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简称“两卡”)发到各地质灾害隐患点、责任单位和受威胁的群众手中。

3.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监测制度。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联村领导要对所联系的村进行不定期巡查,对因降雨可能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划定重点监测防治区域,采取切实有效的防御措施。经判定可能出现险情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同时向镇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主管部门报告。    

(四)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地质灾害知识、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和防范措施,每年组织开展进行一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提高灾区群众的防灾自觉性。

四、地质灾害监测和应急措施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居)要将本辖区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

各村(居)做到“四应有”: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专项应急预案或群众专项避险转移方案;应有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监测制度、巡查制度、速报制度;应有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有地质灾害防治简易监测工具、通讯工具。

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做到“四应知”和“四应会”。“四应知”:应知辖区地灾点情况和威胁范围;应知群众避险场所和转移路线;应知险情灾情报告程序和应急处置办法;应知地灾点监测时间和次数。“四应会”:应会识别地灾发生前兆;应会使用简易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应会对监测数据记录分析和初步判断;应会指导防灾和应急处置。

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做好监测、预防和应急工作。

在主汛期期间,各村(居)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执行灾情速报制度,特别是在强降雨时段不得到灾害点附近进行人为活动,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当发生有临滑迹象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范围采用长时间鸣锣、喇叭警鸣,立即组织临灾区的群众和财产安全转移,沿标识的撤离路线安全转移到安置点,及时封锁其他路口通行,做好警示标志,以防人员再次进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