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752961146/202303-00017 信息分类: 意见征集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企业,意见,DOC,其他 发文日期: 2023-03-15
发布机构: 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 2023-03-15
生效日期: 2023-03-15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高质量、发展、意见
内容概述: 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步伐,我委编制了《歙县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性: 有效

《歙县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征集

作者: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3-15 10:23 信息来源: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阅读次数:


为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步伐,我委编制了《歙县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315日至415,如有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网站留言等方式反馈县经开区管委会。

人:凌志利

联系电话:6516081

电子邮箱:727336607@qq.com

网站征集正文底部发布意见版块中直接留言。

 

附件:《歙县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23315



《歙县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审议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一)更好地促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针对省委第三巡视组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差距的问题,需要通过出台并实施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具体文件要求来提升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识,实现园区更高质量发展,发挥全县经济发展主阵地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针对考核指标补齐短板,在各项考核中争先进位的需要。歙县经开区在省商务厅组织的全省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名垫底,在省发改委组织的全省经济开发区考核中的成绩也不理想,需要针对各项考核指标查漏补缺,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步伐。

(三)提升园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需要。2022152户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58.23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税收10.06亿元(含缓缴)、同比增长4.8%。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8亿元、同比下降20.5%。实现进出口总额4.47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园区各项指标增速已有明显放缓,经济增长指标持续性不强,需要深入践行改革创新、二次创业,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一支强心剂

政策依据:一是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二是依据《安徽省“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三是依据《黄山市2022年推进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起草过程

经开区管委会自202212月即开始谋划起草《实施意见》,在认真学习《安徽省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黄山市2022年推进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集群高效发展、开放创新引领发展、要素资源保障发展、两业融合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等五大行动20项聚集拟定初稿,经12月底及1月初管委会内部两次专题会议讨论修改后,于111日向各相关单位发文首次征求意见,首次征求意见共收到5家单位的反馈意见,采纳意见3条。36日再次征求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共收到3家单位的反馈意见,采纳意见1条。313日,县委常委、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坤主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了18家单位参会,收集意见15条,采纳意见12条。县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现已出具审查意见,325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会后进行了修改,拟提交县委常委会研定后下发。

、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强化战略布局和系统思维,通过产业集群高效发展、开放创新引领发展、要素资源保障发展、两业融合绿色发展和体制机制优化发展,全面提升歙县经开区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引领向心力,推动歙县经开区提质扩量增效。

(二)总体目标

2023年,全区经营收入、税收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全区经营收入达6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65亿元以上,税收达15亿元以上。2023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园区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三)主要任务

1.产业集群高效发展

一是聚焦招商引资,推深招大引强二是聚焦产业生态,加快龙头培育三是聚焦亩均效益,提升发展质量四是聚焦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

2.开放引领创新发展

一是聚焦开放发展,提升开放能级二是聚焦主体创新,激发创新活力三是聚焦技术改造,助力企业转型四是聚焦平台建设,增强创新动能五是聚焦协同创新,加强区域合作。

3.要素资源保障发展

一是聚焦规划引领,拓展发展空间二是聚焦低效处置,强化盘活利用三是聚焦集约高效,优化土地配置四是聚焦人才战略,加强人才招引五是聚焦金融政策,加强政策保障。

4.两业融合绿色发展

一是聚焦新兴业态,培育数字经济二是聚焦节能减排,安全绿色发展。

5.体制机制优化发展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明晰责权边界二是聚焦财税改革,优化管理体制三是聚焦赋权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四是聚焦体制改革,完善薪酬制度。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促进歙县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领导组,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2.健全联动机制

建立联席工作例会制度,每月月初第一周由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和县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召开联席工作例会,每周召开要素保障会,定期协调推进本意见明确的各项任务和责任落实。

3.强化跟踪问效

将县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督查组,开展定期督查通报,确保取得实效。

、其他有关重要事项

一是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促进歙县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领导组,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每月工作推进情况的收集和通报。

请示事项

《实施意见》(审议稿)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后,发布实施

 


 

《歙县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步伐,深入践行改革创新、二次创业,发挥全县经济发展主阵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园区更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战略布局和系统思维,通过产业集群高效发展、开放创新引领发展、要素资源保障发展、两业融合绿色发展和体制机制优化发展,全面提升歙县经开区综合实力、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引领向心力,推动歙县经开区提质扩量增效。

(二)发展目标。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基本建成主导产业集聚、空间布局合理、开放创新突破、资源高效利用、产城深度融合的发展体系。2023年,全区经营收入、税收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全区经营收入达6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65亿元以上,税收达15亿元以上。2023—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以上,园区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产业集群高效发展

1.聚焦招商引资,聚力招大引强充分发挥党建+链长制机制作用,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和产业招商地图,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开展常态化驻点精准招商;完善招商项目决策机制,研究出台支持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配套支持政策和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探索总部经济招引新模式,确保每年招引落地工业项目和落地资金增幅均不低于30%,招引项目开工率不低于70%,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10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1个。(责任单位:县投资促进局、县委组织部、县科商经信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经开区管委会。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聚焦产业生态,加快龙头培育立足自身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明确主导产业,严格项目准入,走产业集聚化发展道路。重点扶持产值超5亿元企业,加大各类要素、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扶优扶强,助力企业聚焦主业,跨越式发展。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或参与合作延伸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培育产值突破5亿元的企业10户以上,其中产值突破10亿元的企业5户以上,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2家、链主企业3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以上。(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县财政局)

3.聚焦亩均效益,提升发展质量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亩均论英雄改革决策部署,实现规上工业和占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评价全覆盖。进一步强化企业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落实《黄山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差别化政策实施意见(试行)》(黄亩均组〔20211号)精神,严格执行用电、用水、用气、用地、环境容量、融资利率等要素的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电公司、徽投集团、各金融机构)

4.聚焦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快上市企业培育,鼓励企业挂牌上市和直接融资。到2025年至少培育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 家,省级区域板上市企业10家。(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科商经信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二)开放创新引领发展

5.聚焦开放发展,提升开放能级全力建好中国(安徽)自贸区黄山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强化联动创新发展。优化外资外贸扶持政策,创新外资项目招引路径,2023年力争引进直接利用外资项目2个以上、直接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以上。到2025年,直接利用外资金额年均增幅保持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幅保持10%以上,园区开放水平大幅提升。(责任单位:县经开区管委会、县科商经信局、县投资促进局)

6.聚焦主体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培育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引进省内外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加大与科研院所和行业联盟的产学研合作力度,创新县院合作”“院企合作模式,深入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力争2023年完成产学研用合作10项以上,发明专利授权30项以上。(责任单位:县经开区管委会、县科商经信局、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

7.聚焦技术改造,助力企业转型大力实施科创+”战略,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鼓励传统企业机器换人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力争2023年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企业不少于30户,完成技改投资17亿元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战略新兴产业企业8户,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产值比重超6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产值比重超50%(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发改委、县经开区管委会)

8.聚焦平台建设,增强创新动能发挥省两业融合试点、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省高端机械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等优势,加强经开区创新基础设施和高能级平台载体建设,建成智慧园区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园区能源合同管理平台,引进2个以上省外优质咨询机构落户,进一步提升经开区引领创新、聚合发展的能力。(责任单位:县经开区管委会、县科商经信局、县发改委、县投资促进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开投公司)

9.聚焦协同创新,加强区域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承接先发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实施人才交流计划;积极打造省际合作园区,探索区域共建和飞地经济等模式,深化区域经济和科技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三)要素资源保障发展

10.聚焦规划引领,拓展发展空间围绕歙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修改完善一区三园空间规划布局。城西园区紧盯扩增量,打破区域限制,强化整体思维,推进扩区提质,深化与徽州区化工园区融合发展;城南园区着重抓变量,提速规划建设水平,新增开发面积400亩;城东园区立足优存量,新增开发面积300亩,积极推进北扩,为产城融合发展腾出空间。(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开投公司、郑村镇、桂林镇、北岸镇)

11.聚焦低效用地,加快盘活利用强力开展五未用地清理,依照《关于常态化开展县经济开发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处置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歙政办〔202218号)精神,对经开区闲置低效用地开展常态化摸排,制定低效企业动态清单,强化部门协作,综合运用司法、行政、税收、安全、环保等措施,依法依规开展处置。2023年重点推进金马片区、汪满田片区、吉瑞片区的集中处置,启动连片工业棚改”“退二优二。相关部门加强梳理推动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的法律法规,研究出台支持处置和利用的政策,联合攻坚,力争全年完成低效用地处置500亩以上。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园区低效用地清理1500亩以上。(责任单位:县经开区管委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科商经信局、县法院、县财政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税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供电公司、开投公司)

12.聚焦集约高效,优化土地配置建立健全经开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多层标准化厂房,每年新建或改建面积增幅不低于15%;探索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服装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聚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集聚区、绿色软包装及新材料集聚区等特色园区;深入推行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率,严格项目准入,加强过程监管,按照标准地供地要求,2023年城西园区新供用地实现100%“标准地出让,城东、城南园区新供用地实现70%“标准地出让;整体统筹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严格执行分区域容积率准入标准,提高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和开发强度;强化园区企业无序租赁管理,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实现全周期清单化监管。(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开投公司)

13.聚焦人才战略,加强人才招引积极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千名人才汇聚黄山工程,广泛吸引科技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鼓励引导企业在先发地区建立人才飞地,柔性引进培育人才;深化园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培训培养,做好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的评审、认定工作;加大政策激励,强化校企合作,抓好校企定制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推动园区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用更深层次合作,新建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培育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柔性引进博士人才5人以上。(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人才办、县经开区管委会、县教育局)

14.聚焦金融政策,加强政策保障。深入实施园区贷”“科技贷”“亩均效益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破解企业融资痛点和堵点,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快速发展;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引导产业转型基金、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向园区成长性好、前景可预期的创新型企业或产业项目进行投资,同时加大创投基金的引进力度。(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科商经信局、县投资促进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开投公司、担保公司、各金融机构)

(四)两业融合绿色发展

15.聚焦新兴业态,培育数字经济着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加大工业物联网建设和运用力度,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互联网产业;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园区跨境电商平台效能,拓宽园区外贸企业销售渠道,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园区第三产业规模。(责任单位:县科商经信局、县发改委、县经开区管委会)

16.聚焦节能减排,安全绿色发展综合发挥能耗、排污等约束性指标作用,引导低效企业有序退出,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入驻,园区企业全部纳入能源管理平台监管。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开展绿色低碳创新技术示范应用,提高园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推行园区企业屋顶光伏建设和设备更新,有效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力争每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水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以上,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创建工作;提高园区企业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率,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力度,提升园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科商经信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县应急管理局、供电公司、开投公司)

(五)体制机制优化发展

17.聚焦主责主业,明晰责权边界理清开发区和行政区关系,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的功能定位,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责,交由属地政府承担。(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县卫健委、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县信访局、徽城镇、桂林镇、郑村镇、北岸镇)

18.聚焦财税改革,优化管理体制。优化经开区财政管理体制,按县主要经济部门核定经开区管委会公用经费标准,将安全环保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根据《歙县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歙政办〔202113号),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由管委会负责该专户日常事务管理,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负责监督。(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19.聚焦赋权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和《安徽歙县经济开发区行政赋权改革方案》(歙深改委〔20211号)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大行政赋权力度,将相关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程序应放尽放,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做到区内事区内办,释放经开区发展活力;抽调相关部门骨干人员,组建一流营商环境服务队,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理念,采用现场办公、集中走访工作模式,落实服务队月走访、季调度工作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多头跑、反复跑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制等制度;为支持县经开区工业企业发展,企业建设期间缴纳的城市配套费,视投资情况,按最高不超过90%的比例给予企业投资建设奖补。(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编办、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科商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水利局)

20.聚焦体制改革,完善薪酬制度根据现行改革需要,及时优化《歙县经济开发区聘任制管理实施方案》《歙县经济开发区绩效薪酬激励实施方案》内容,完成全员聘用和薪酬改革,允许特聘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或项目工资制等灵活方式柔性引才,特殊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全面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厘清经开区管委会与开投公司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成立开投集团,进一步发挥融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低效用地收购等功能,助力园区提质发展。(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开投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歙县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领导组,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开区管委会,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各成员单位要成立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并明确1名分管领导具体抓,推进相关工作落实。

(二)健全联动机制。建立联席工作例会制度,每月第一周由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和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组织召开联席工作例会,每周召开要素保障会,必要时邀请相关乡镇参加,定期协调推进本意见明确的各项任务和责任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协调配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用实际成果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

(三)强化跟踪问效。将县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通报,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