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0135/202503-00023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公民,报告,TXT,其他,其他,出生,生活,就医 发文日期: 2025-03-10
发布机构: 歙县卫生健康委 发布日期: 2025-03-10
生效日期: 2025-03-10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工作总结 工作安排
内容概述: 歙县卫生健康委2024年工作情况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性: 有效

歙县卫生健康委2024年工作情况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

作者:歙县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2025-03-10 09:53 信息来源:歙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阅读次数:

一、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万众一心,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医改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医共体内涵式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出台《歙县 2024 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补充方案》,因地制宜,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导向,率先对县域内就诊率较低的王村、璜田两个片区9个卫生院在“八统一”方面进行全面推进。县中医医院重点对中医特色显著的乡镇卫生院进行提升,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特色专科和服务能力建设,已初步建设霞坑、三阳、北岸等6家中医特色卫生院。二是“两病一体化”试点管理初显成效。2024年10月,组建工作专班赴县医院集中办公,县卫健委、医保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两病”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以“两病”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医防融合发展,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截止2024年12月底,已对38094名高血压患者、9459名糖尿病患者实行分标管理,设置各类有偿服务包14个,“红标、黄标”签约23097 人,签约率为71.78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实行基层医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对全县28家卫生院按其规模和特点分为三类管理考核,开展改革成效月分析调度。建成王村、深渡、杞梓里3个区域医疗次中心和院前急救站点,3家中心卫生院成功晋级二级综合医院。桂林、北岸、三阳、霞坑等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同时通过县级医院下沉基层帮扶等措施,加快推动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四是科研能力不断创新。2024年公布新技术、新项目20项(医疗13项、护理7项),2个中医项目通过安徽省中医科研审核立项,成功申请3项实用性专利。临床护理、神经内科、普胸外科荣获市管县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肿瘤内科被国家卫健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授予“肿瘤规范化防治经验推广单位”。

(二)坚持守正创新,中医药传承创新取得新进展。一是强化人才引育。聘用中高级职称退休人员6人;县中医医院选派赴上级医院进修5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加上级各类中医药培训157人次;制定《中医师承培养协议》,激励我县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和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传承,本县10名老师带徒20人。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与上级医院交流合作,县中医医院与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医院)结成医联体。县中医医院开设中医特色康复理疗夜间门诊,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积极开展吴裕存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张松彬安徽省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三是创新培养模式。在县中医医院成立中医药指导科室,建设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和“西学中”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霞坑卫生院成立全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对近两年新上岗乡村医生25人进行为期5天的脱岗培训。四是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对桂林、许村、霞坑、郑村、徽城5个乡镇开展民间中医药资源调查,摸排核实具有一定价值线索12条。成功召开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暨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学术会议,并举行《歙县中医志》新书发布仪式。歙县新安国医博物馆入选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春新安医药文化馆、长陔中心学校正心启智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入选第三批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三)坚持多元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实现新作为。一是稳步推进生命健康产业。立足于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编制《歙县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全面、深刻地分析全县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核心和延伸产业等。实时跟进和服务全县生命健康项目,2024年我委双招双引平台项目22个,总投资额23.76亿元。二是持续开展招商和推介。多次前往上海、广东、南京等地开展招商推介,并邀请广东佛山市国药集团、华润集团、李时珍药业团、北京同仁堂有机中药、漱玉平民大药房、以及九州通集团等来歙调研考察中医药种植、加工、销售情况。三是积极培育康养新业态。根据《歙县康养主题民宿创建工作方案(试行)(2024-2026年)》,确定康养主题民宿相关评定标准。主动服务并协助指导民宿业主确定康养民宿主题定位、康养服务产品打造等,验收通过4家康养民宿和4家康养民宿培育单位。推出“石山茗”“荷田水铺”系列中医养生茶饮。四是奋力塑造康养新品牌。精细化举办“徽韵养生·新安集萃-新安养生局”活动,设置养生诊断、回血驿站、养生体验,生活潮集等8个展台展位,7天8晚,17名国家省市县新安医家和传承人参与,6家县内企业携50余种新品入局,服务游客群众6000余人次。积极筹划“新安养生宴”“新安医学康养创意大赛”等康养赛事,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文旅新品牌。

(四)坚持引育并重,医技能力建设获得新发展。一是加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县医院全年培训带教实习生47人次,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派出 9个批次34名医务人员业务骨干赴浙大二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开展2024年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与13名高中毕业生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医5名。二是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建设安徽中医药大学名医歙县工作站,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针灸医院)签署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协议,加强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壮大县中医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新安医学”的知晓率和美誉度。推进歙县人民医院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签署教学医院共建协议,通过落实常态化教学帮带机制,助力提升县医院医师队伍业务能力。三是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每季度开展“三合理”专项行动督查,以及全县护理组和临床组岗位练兵竞赛,对全县1-4月出院病历开展点评。组织协调深渡、杞梓里、王村三家中心卫生院院前急救站点试运行和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医共体牵头单位县医院先后派出21名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下沉到各分院,开展“组团式”驻点帮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五)坚持统筹兼顾,群众健康福祉获得新提升。一是实施安心托育行动。2024年5月已提前完成新增20个托位的项目任务(歙县贝比托育服务有限公司)。目前累计备案托育机构12家,托位数1296个;二是开展健康口腔行动。2024年,完成3-6岁儿童局部涂氟16282人,完成率411.7%;6-9岁儿童窝沟封闭1717人,完成率109.6%;对6.7万余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进行免费口腔检查。三是开展“两癌”免费筛查。2024年,宫颈癌筛查9517人次(任务数9500),乳腺癌筛查4080人次(任务数3500),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确诊宫颈癌5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64人,低级别病变32人,乳腺组织病理检查6人。四是实施出生缺陷防治。去年,全县住院分娩活产988例,新生儿疾病和听力筛查率均100%,高TSH人数2人、甲减3人、听力障碍3人,均开展干预治疗。

(六)坚持共建共享,健康歙县建设开创新局面。一是不断强化疾控体系建设。以疾控体系改革为抓手,以保护人民健康为核心,抓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免疫规划管理和重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等工作。2024年,报告乙、丙类及其他传染性疾病21种7496例,同比下降了39.85%(无甲类传染病);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聚集性疫情35起;行政执法立案查处案件37起,罚没款15.6万元。2024年11月8日,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歙县卫生监督所)挂牌成立;二是积极开展国家健康县创建。2024年2月,我县以全省9个创建县(区)第一名的成绩,被省卫生健康委推荐参加2025年国家级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依据《健康县(区)评估细则(试行)》,正有序推进国家健康县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大力打造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积极建设健康支持环境,落实“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开展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及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建成健康社区、学校、食堂、步道(街区)等208个(条),健康家庭720家、健康加油站(健康自助检测点)119个,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和无烟学校创建率100%。四是实施“万步有约”活动。2024年5月,全县56个机关事业单位组成的29个参赛队共555人参加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活动,歙县荣获全国“万步有约”健走竞赛三等奖。

(七)坚持“项目为王”,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干出新气象。一是专项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岔口、街口卫生院建设项目已竣工验收,北岸镇卫生院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预计3月底竣工验收)。二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如期完成。投资148万元,对县医院、绍濂、森村乡卫生院等10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省人口健康基金会(省计生协)捐赠歙县卫生健康80万元,实施灾后重建项目。三是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我县智慧中医药一体化服务暨检验、影像、心电等系统已完成云平台建设,28所乡镇卫生院(含村卫生室)及县妇计中心电子票据上线运行,检验、影像、心电等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四是歙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心项目。目前设计规划正招标中(3月5日开标)。

(八)坚持高位推动,实施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完善生育休假等制度,积极落实生育补贴和住房支持政策。2024年,共发放购房补贴108户180余万元,二孩、三孩生育补贴241.9万元和50.2万元。二是积极推进出生省心一件事场景打造。由县卫生健康委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打造出生省心办。自2023年11月8日线上办理服务开通后,已累计成功签发“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804份。三是积极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托位数1296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69个。强化城乡托育服务设施建设,2024年宏阳静园配建托育24㎡。对全县已备案的12家按实际招收人数进行奖补。四是全面落实计生特殊家庭关怀制度。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服务、协会参与”的计生特殊家庭社会关怀扶助机制,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就医陪护等服务。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三个全覆盖”等。

二、2025年工作谋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县卫生健康工作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统领卫生健康工作全局。总体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持续优化生育政策,不断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继续巩固国家健康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及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成果,标准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着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不断优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设健康歙县美好蓝图。

(一)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把学习效果转化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要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稳妥推进民营医院党的领导和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作风建设,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切实为基层减负。

(二)健全“一个体系”。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生育服务及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支持,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县域人口高质量发展;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多种托育模式发展,力争2025年千人口托位达到4.6个。

(三)提升“两项服务”。一是持续实施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体验感。继续推进岗位统筹管理和综合医改指标监测,调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基层卫生院整体能力。市里要求,各区县要对照“到2027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0.88 人、床位数达到 2.50张”的目标,分解任务、制定举措、压实责任;推进县级综合医院精神科建设,力争2025年全市每万人口精神科床位达到6.5张等等。二是持续巩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整合优化科室设置,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快速反应和跨部门协作机制,增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监测预警、救援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卫生健康综合监督和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体系。按照市要求,积极开展无结核社区建设,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智能监测前置软件部署应用率要达到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

(四)强化“三医联动”。一是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两病一体化” 管理和慢病医保支付总额包干试点工作,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二是推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加强深渡、杞梓里、王村三家中心卫生院在院前急救、专科建设、慢病管理等方面管理和投入,建成基层区域医疗中心。市里要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要实现派驻人员乡镇卫生院全覆盖。三是推进公立医院发展。深化县医院与浙大二院紧密合作,推进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市里要求,县级综合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年内至少建成3个中心);县医院、中医院锚定三甲和三级医院创建目标,不断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引进,逐步完善医院内部综合绩效考核机制,协调推进公立医院编制、价格、薪酬、监管和财政补助“4+1”改革任务落实。市里点名要求歙县人民医院尽快落实总会计师制度。

(五)持续“四个推进”。一是持续推进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县中医院与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人才培养、重点专科等方面加强合作,建设“两专科一中心”。做好中医馆、中医阁内涵式建设的同时,加强6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的打造,以王村中心卫生院“1+1+N”和霞坑镇卫生院“1+2+N”的模式实施黄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改革示范点建设,以强带弱、连片推进。开展中医药人才校园招聘,出台政策激励师承培养和县乡村三级到上级医院进修,推广“西学中”等,在中医药人才增量和新安医学传承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二是持续推进健康产业品牌打造。积极开发中药院内制剂,推进“良方妙剂”转化。将中医药健康服务融入各类赛事活动、重大会务保障,进一步打响“新安养生局”中医市集、“新安养生宴”“国医堂”夜间特色理疗服务品牌。打造中医药康养场景和基地,将中药服务、产品融入康养民宿等场景,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拓展市场需求,建成供需精准匹配、发展要素齐全、贯通融合三产的康养产业发展体系。深化县中医院与县农文旅集团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品牌打造、产品和服务供给,参与赋能产业发展的水平。三是持续推进实施健康歙县建设。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广泛开展健康乡镇和7类健康细胞建设,切实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继续推进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防控管理理念、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前谋划,落实健康口腔、“两癌”筛查、出生缺陷防治等民生实事。四是继续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发债,力争歙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心项目(中医院整体搬迁)早日开工建设,做好石门、金川、王村等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