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竹荪采摘正当时 助农增收促振兴
眼下正值竹荪采收时节,7月22日,在“问政贡笋”高产高效竹林示范基地里,“躺”满红托竹荪蛋,“站”满身穿雪白“长裙”的竹荪,村民们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走进竹荪种植示范基地内,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菌菇的清香,一朵朵洁白如玉的竹荪从菌蛋中“破壳而出”,它们头顶深褐色菌帽,披着洁白如雪、网状如纱的菌裙,在林隙间悄悄舒展身姿。村民们的双手在菌垄间灵活穿梭,指尖轻触菌柄基部,手腕微旋,整株竹荪便被连根带起。
竹荪生产基地技术员吴晚秋告诉记者,竹荪菌蛋出现裂纹后开始破壳,个把小时即可长至10公分—20公分,一个上午可采收30斤鲜菇。
新鲜采收的竹荪被迅速运往加工点,工人们仔细去除杂质、清理菌帽残留,进入烘烤晾晒流程,通过精准控制温度与时长,最大程度锁住竹荪的营养与鲜味。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衔接,正是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歙县相关部门访企入村、搭建产销平台的成果体现,既实现了生态保护,又带动了村民增收,让学习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惠及民生。
每亩竹荪年产量约1200斤—1400斤,按10斤鲜菇烘1斤干菇、每斤干菇收购价15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万元左右。竹荪生产基地管理人员柯仲遥说。
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不仅外形雅致,更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健脾益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是餐桌上的珍贵食材。竹荪种植示范基地采用“集团+村庄+民企”的产业模式,在问政竹海发展竹荪种植产业。竹林不仅可以提供天然遮荫,同时具有保湿效果,腐殖质可改良酸性土壤,提升林下空间利用率,形成菌树互惠的生态循环,年鲜菌总产量可突破2.5万斤。
歙县开投集团副总经理吴云宏表示:“我们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竹下经济,今年试种20亩竹下竹荪,预计亩均竹林增收3000元以上。下一步,将扩大种植规模,并探索深加工项目,为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