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农业农村局发布会:歙县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7月9日
发布主题:歙县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地点:县政府二楼多功能厅会议室
发布单位:歙县农业农村局
发 布 人:歙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办公室主任 程虹
具体内容如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歙县农业农村局,对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一直以来对歙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县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关情况。
一、全县鳜鱼产业发展现状
1.鳜鱼养殖情况。2023年,歙县鳜鱼总产量250吨,占全县2023年水产品养殖总产量(1380吨)的18%。现有鳜鱼养殖主体4家,其中,黄山徽涵康养休闲农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柳溪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设施养殖为主,黄山鲜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歙县车田水产苗种养殖场以土塘养殖为主。黄山徽涵康养休闲农业有限公司产量达135吨,占全县鳜鱼总产量的50%,产值约800万元。2024年1-5月,该公司累计投放鳜鱼苗158万尾,预计鲜活鳜鱼产量超80万斤,产值3000万元以上。
2.臭鳜鱼加工情况。臭鳜鱼产业已成为歙县徽菜产业的金字招牌,也是徽菜文化的重要输出象征。近年来,我县广学博采,积极驱动鳜鱼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臭鳜鱼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县臭鳜鱼加工(企业/小作坊)总量2560吨。现有臭鳜鱼加工企业主要有5家,分别是黄山徽府源食品有限公司、黄山肴记食品有限公司、黄山鳜冠食品有限公司、黄山徽储食业有限公司、黄山东徽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其中,黄山徽府源食品有限公司为规上企业,2023年产值3000万元,臭鳜鱼加工量375吨;黄山徽储食业有限公司为2023年新进规上企业,2023年产值2500万元,臭鳜鱼加工量312吨。黄山肴记食品有限公司、黄山鳜冠食品有限公司、黄山东徽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臭鳜鱼加工量合计352吨。臭鳜鱼加工企业本地鲜活鳜鱼供应率仅为10%。
为了解决臭鳜鱼产业原料鱼“卡脖子”问题,根据市政府《徽州臭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扎实推进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举措
1.补短板,扩大养殖规模。一是加快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区建设,在武阳乡洽河村、郑村镇槐潭村等3个高质量发展区发展鳜鱼养殖,在深渡镇昌中村高质量发展区发展鳜鱼苗种繁育,逐步解决由于土地等要素不足造成的养殖规模不大等问题。二是鼓励黄山徽涵康养休闲农业有限公司、安徽省柳溪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鳜鱼养殖主体扩大养殖规模。三是积极借力优质资源,合作共建养殖基地。歙州农文旅集团拟与广东农垦集团就饲料鳜鱼养殖开展合作;武阳乡与合肥国脉公司签订智慧渔场建设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拟安排800万元支持该项目实施。
2.强科研,攻关技术壁垒。一是开展饲料鳜养殖技术攻关。聘请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组成科技特派团,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制定技术榜单,通过“揭榜挂帅”引入科研能力强、行业技术好的企业或团队进行饲料鳜养殖技术攻关。目前,歙州农文旅集团已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合同,下一步将开展饲料鳜鱼养殖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实施饲料鳜鱼养殖科技孵化中心项目。由农文旅集团牵头实施,县农业农村局参与方案制定及技术指导,通过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科技化管理的饲料鳜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做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文章。三是建设饲料鳜中试基地。由农文旅集团谋划建设饲料鳜中试基地,在实验的基础上,建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饲料鳜养殖模式,目前,中试基地选址在园艺场,正在进行土地清表、排水沟基础开挖、水塘清淤等工作。四是储备技术人才。结合我县饲料鳜养殖技术人才紧缺现状,农文旅集团抓紧储备鳜鱼养殖关键技术人才团队,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奠定人才基础。
臭鳜鱼是歙县徽菜产业的金字招牌,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把鳜鱼产业做大做强,推进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发布会记者提问:影响我县鳜鱼产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有哪些?
农业农村局新闻发言人回答:当前,我县臭鳜鱼加工原料鱼主要从广东、湖北、江西等地采购和调运,本地原料保障率极低。主要原因:一是本地鳜鱼养殖规模跟不上臭鳜鱼加工企业对原料鱼的需求;二是养殖企业普遍采用饵料鱼养殖方式,导致鳜鱼原料鱼离岸价比外省到岸价还要高出5%-10%。由此直接影响了鳜鱼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