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深耕育人工程 擦亮教育品牌 歙县召开“导-师-制+”工作推进交流会
11月11日上午,歙县教育系统“导-师-制+”工作推进交流会在扬之学校会议室召开,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徐国军作动员讲话。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园)长及分管副校(园)长共计120余人参会。会议由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育局副局长凌小红主持。

会议伊始,凌小红同志摘要领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相关篇章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筑牢思想根基。随后,县教育局相关股室工作人员对歙县“导-师-制+”工作《指导方案》进行解读,明确工作实施路径。歙县中学、新安中学、紫阳学校作为代表交流发言,分享试点探索经验。
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徐国军同志指出,推进“导-师-制+”是贯彻市委教育工委调研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关键举措。前期10所试点学校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需向全域覆盖、深度融合推进。他强调,“导-师-制+”核心是“育人先育己”,基础是“教师人人皆是导师、学生人人皆有导师”。要跳出“唯分数”思维,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要明确“导-师-制+”本质,不是简单教学改良,而是破解功利化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导航操作系统。
会议要求,要围绕推进“导-师-制+”落地见效扎实推进四项关键举措,一是深化“导-师-制+思想革新”,将思政教育融入育人各环节;二是夯实“导-师-制+师德师能”,建强导师队伍、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三是做优“导-师-制+本土文化”,深挖徽州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四是强化“导-师-制+人工智能”,运用智能工具优化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和育人瓶颈。
会议强调,各学校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需“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清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整治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加强校际交流,推广典型案例,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工作落地。
此次“导-师-制+”工作推进交流会,明确了“导-师-制+”工作的方向与路径,凝聚了全县教育系统共识。下一步,歙县将以“导-师-制+”为抓手,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厚植育人根基,为培养时代新人、擦亮“行知故里 教育强县”品牌注入强劲动力。

皖公网安备 34102102000111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