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安徽歙县深渡危旧桥梁升级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一座桥的新生与一方人的幸福
深渡镇位于歙县东南部,自古便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重要通道,亦是皖浙两地物资集散的关键节点。历史上,众多徽商由此启程下江南,开启商业征程。深渡桥连接两岸,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又维系着当下的民生百态,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古镇的变迁与发展。
2025年,歙县交通运输局启动深渡桥危旧改造工程。经过半年的精心施工,这座承载着群众记忆与区域发展印记的桥梁完成修缮,褪去旧貌,重焕活力,持续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历史重负与现实隐忧的交织
深渡桥全长390米,桥面宽9米,曾是连接深渡镇与周边乡镇的重要交通枢纽。其不仅见证了古徽州商帮的兴盛历程,更承担着区域内行人往来与车辆通行的重要功能。然而,受风雨侵蚀及日益增长的交通荷载影响,桥梁逐渐出现病害,路面铺装破损、露骨等问题凸显,承载能力显著下降,被鉴定为危旧桥梁。
“之前桥梁通行状况让人堪忧,特别是去年‘6·20’洪灾后,桥受损的更厉害了,真是让人担心。”深渡镇村民说到。作为黄山—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重要中转站,深渡桥的危旧状态不仅威胁着居民日常出行安全,也对区域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
创新举措与民生导向的结合
2025年3月,深渡桥改造工程正式开工。项目采用“全封闭施工+预留通道”的创新模式,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专门为行人、非机动车及1.5米宽以内车辆开辟临时通道,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群众日常出行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针对当地居民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的预留通道狭窄、接送小孩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歙县交通运输局迅速响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并调整方案:将预留通道宽度从1.5米拓宽至1.8米,每间隔60米增设一处错车道,同时安排专人进行交通疏导,确保行人安全通行。这一及时有效的举措,体现了民生工程的责任与担当,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
通行保障与产业发展的双提升
作为皖浙一号风景线的关键节点,改造后的深渡桥实现全面升级:全宽9.0米,横断面采用1.1米人行道+6.8米行车道+1.1米人行道的布局,桥面平整宽阔,通行条件显著改善。
通行安全与效率显著提升
“桥梁改造完成后,通行更加安全放心了。”定潭村村民的评价。改造后的S348线深渡桥也为公交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县客运站至昌溪936路、至岔口951路、至井潭953路等公交班线得以稳定运行,有效解决了深渡及沿线村镇居民日常通勤、学生通学、就医购物等出行难题,彻底改变了以往因道路条件限制导致的“出行难”状况。
区域产业活力持续增强
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深渡镇的“三潭枇杷”、毛豆腐等特色农产品借助畅通的桥梁实现高效运输,解决了以往农产品绕道运输的问题,保障了产品新鲜度与流通效率;同时,深渡桥的改造更是有力促进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它像一条纽带,将原本分散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线路。以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旅游开发为例,深渡桥改造后,加强了与周边九砂风情古村落、深渡水上旅游资源的联系,实现水上旅游、客运交通的一体化运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交通状况的改善了,让游客不必再因交通拥堵而烦恼,增强了游客前来旅游的意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
深渡桥的改造升级,是歙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典型案例。近年来,歙县深入实施“交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超5亿元用于农村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危旧桥梁到安全畅通的交通枢纽,从出行难题到产业兴旺,深渡桥的改造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工程的完成,更是民生改善与区域发展协同推进的生动实践。如今,这座横跨新安江的桥梁,正以全新的面貌,为歙县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助力区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陈高科 许珍珍 王怡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