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9652/202408-00082 信息分类: 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文日期: 2024-08-16
发布机构: 歙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4-08-16
生效日期: 2024-08-16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歙政办秘〔2024〕49号 词: 茶产业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的通知

作者:歙县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4-08-16 11:08 信息来源:歙县政府办 阅读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相关直属机构:

《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已经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4816


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聚焦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目标,努力构建生态化、品质化、融合化、市场化的产业结构,实现茶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黄山市茶产业发展领导组关于印发<黄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歙县2024年深化“5321”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8万亩,一产产量18000吨,一产产值14亿元,综合产值达100亿元,净增规上企业2家。产业经营模式更趋规模化、多元化、效益化,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品牌价值有提升,茶旅深度融合,全产业链趋于规范完善,在农业产业中的优势更加明显。

二、主要工作

(一)快速恢复灾后生产

1.茶园恢复生产。进一步精准核实受灾茶园面积、受灾程度及恢复难度,做好塌方茶园的清理复园清淤排涝筑梯固坡。指导茶农对茶树培土深耕追施肥料科学管护,尽快恢复茶园灾后生产。通过保险理赔、开发夏秋冬茶等综合措施,确保亩均效益不减。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元保险、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47月底

2.茶企复工复产。组织力量开展受灾企业的货品搬迁、厂房修缮,设备检修测试等。做好灾情精准核算,谋划灾后恢复项目,积极对上争取救助资金,尽快帮助企业恢复灾后生产。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元保险、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47月底

(二)茶园绿色增效

3.高标准茶园建设。实施好茶园绿色防控、三化茶园、茶园六统一管理、亚行贷款绿色茶园等项目,提升茶园基础设施,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化学农药零使用,推进数字茶园建设,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完善茶园管理体系,探索开展双碳茶园基地建设。全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茶树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茶叶保险覆盖率达80%以上,鲜叶抽检所检项目国标、欧盟达标率达90%以上。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4年底

4.打造茶树优良种质园。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所,示范并推广已登记的省级良种——“翠绿一号”“甘白香1,对培育的地方良种——滴水香种向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申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壮大苗圃园规模,加强对地方良种的保护机制,提高苗圃园对地方良种的单株选育和扦插繁育积极性,确保提供品牌纯正、产量高、品质好的种苗。完成滴水香茶树种的系统资料汇总统计并向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提交《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申请。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4年底

5.推进茶园大收储”“大托管示范推广服务。根据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2024年农业生产大收储、大托管服务示范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歙政办秘〔202430号)精神,围绕我县猪鱼茶菊果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大收储、大托管等形式,促使农村承包土地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茶叶大托管试点工作,推动建立农事服务中心,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参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兴业。积极探索大托管式茶叶保险模式,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进行投保,全县完成茶园大收储”“大托管”5000亩以上,在许村镇塔山村、王村镇横联村、杞梓里镇唐里村等地建成单个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的三化茶园6个,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高标准示范茶园3个。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歙茶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元保险、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6

6.加快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抓实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做好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特质农品、名特优新农产品、GAP良好农业规范、中欧地理标志互认等申报工作,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品牌,鼓励企业进行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规范的品牌管理和统一的品牌形象,有效提升歙茶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制定出台黄山毛峰小产区茶团体标准(许村镇)。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歙茶中心、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年底

(三)主体培育提升

7.茶叶初精制改造升级。引导企业积极抢抓《安徽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皖政秘〔202495 号)政策机遇,持续落实好新一轮农机报废补贴政策。对初精制生产加工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集中攻关茶叶提香去苦等关键技术,稳步提升企业产能和农产品附加值。统筹做好歙采缤纷茶菊交易基地建设、后期运营等工作,推进以溪头为主滴水香加工产业园,以三阳为主大方茶加工产业园,以王村、武阳、岔口为主精制茶加工产业园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加工体系。新建或改扩建清洁化厂房3-5座,新增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5-8条。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规局、县科商工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机推广中心、县歙茶中心、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年底

(四)品牌宣传推介

8.全力塑造歙茶公用品牌。建立健全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用品牌管控体系,做好歙茶集体商标授权工作,力争使用歙茶集体商标会员企业达50家以上。规范完善黄山毛峰、大方茶、黄山白茶、歙县珠兰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建设。持续参加由浙江大学CARD 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开展的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用足用好歙茶集体商标质押融资扶持政策(中国邮储银行歙县支行授信给协会信用额度5.6亿元),减少融资成本。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融媒体中心、农文旅集团、邮储银行歙县支行、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年底

9.持续开展歙茶品牌宣传。制定歙茶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总体宣传方案,予以适当政策支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新闻媒体、茶叶专家和知名企业关注歙茶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提升歙茶公用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品牌价值的延伸。深入开展歙茶”“六进(进机关、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酒店)活动。在县域内树立歙茶广告2块,连续开展歙县滴水香”“大方茶等系列茶文化节,充分利用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在徽州古城常态化开展歙茶市集活动。高标准主办“2025黄山茶会暨歙茶高质量发展大会,通过现场推介交流研讨参观考察产销对接等方式,展示茶产业成果。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体局、县城管局、县融媒体中心、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4月并长期坚持

10.巩固拓展销售市场。采用抱团发展、联合营销等新模式,大力开展歙茶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宣传,进一步巩固拓展国内外茶叶销售市场。组建歙茶实体联盟(公司),谋划茶菊交易市场和鲜叶交易市场,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市外宣推活动10次以上,在县外开设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歙茶专营店3个。9月份组织企业参加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办的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49月并长期坚持

11.发展高效电子商务。依托物联网、互联网、手机通讯网、广电网等,借助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高效电子商务,积极抢抓产业园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入驻经开区电商产业园,进一步优化电商发展环境,提升电商发展水平,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打造茶园直播基地10个以上,电商销售额年增长10%以上。

牵头单位:县科商工信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歙茶中心、开投集团、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年底

(五)茶旅融合发展

12.茶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以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和皖浙1号自驾旅游风景道为主轴,以徽州府衙、徽州天路、江祥泰茶文化馆、珠兰花博物馆、胡早娣纪念馆等茶旅游资源为基点,以赏溪头美丽茶园 学非遗鱼灯茶技”“歙县老竹古道茶旅线路”“享云间度假 乐梯地茶园”3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为依托,运用好歙县梯地茶园系统入列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果,发挥全省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县(黄山毛峰)的优势,不断完善和提升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徽州古城、民宿、酒店等宣传氛围营造,每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深入挖掘整理茶文化、茶故事,收集整理传统票据、传统茶具等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相关资料,打造茶旅融合村史馆5个以上。

牵头单位:县文旅体局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歙茶中心、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年底

13.推进农文旅精品项目。一是发挥国有企业领军作用,谋深做实深渡镇定潭村歙茶体验中心、小川古茶工坊等五好两宜项目,加快推进以园区+互联网生产、生活、生态三共融为核心的歙采缤纷茶菊交易基地建设,引进抹茶、茶含片、贡菊润喉糖等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延伸茶菊产业链。二是全力支持《歙县徽茶文化产业园茶旅融合项目》建设,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工作。该项目分四大功能区域:茶叶博物馆、茶生活体验区、茶科研试验培训区和茶产品加工贸易区,力争2024年底前完成项目选址工作。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规局、县投资促进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机推广中心、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年底

14.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院所)开展合作,利用充足的夏秋茶资源,大力研发绿茶、工艺白茶、红茶等新产品,进一步与各类新式茶饮品牌合作,开发系列茶叶衍生跨界食品,提升茶业综合效益。通过设计制作轻量简约、质优价廉的伴手礼和纪念品,开发后备箱”“伴手礼等旅游产品3-5个,延伸产业链条。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年底

(六)茶科技创新

15.启动建设茶产业大脑按照以园定产、以产定标、以标定销思路,构建覆盖全县域、全要素的茶产业大脑平台,实施四标一码一监制模式,建立健全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数字化溯源管理体系。加快企业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品质监管等全程数字化改造提升,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圈,推动全县打造茶科技高地,建成链条完整、功能齐全、全域协同的茶产业大脑。

牵头单位:县歙茶中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科商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5年底

16.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以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院所)为依托,组建成立专家库,有计划培养一批种茶、制茶、品茶、销售、宣传等方面人才,每年完成技术培训超200人次,鼓励茶叶从业人员参加斗茶制茶、乡村工匠等各项人才评选活动,形成人才梯队。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歙茶中心、歙茶协会

完成时限:2024年底

三、组织保障

(一)强组织领导。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评估。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合力推进。牵头单位和各乡镇要对照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分工和工作计划,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可量化的要求,扎实有效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地方债资金,统筹省市配套资金,县级每年安排一定的茶产业专项资金,为歙县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相关扶持政策参照《中共歙县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歙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歙农工组〔202314)要求申报。

(三)强化过程监管。责任单位要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推动,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县政府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工作推进会,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对茶产业工作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未尽部门职责、茶产业工作成效滞后的部门,以适当方式予以通报。

(四)强化要素保障。强化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部门间协调用地、用电等要素保障,共促歙茶高质量发展。

 

附件: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任务分解表


附 件
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任务分解表
序号 类别 具体内容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1 一、茶园绿色增效 高标准茶园建设 实施好茶园绿色防控、三化茶园、茶园六统一管理、亚行贷款绿色茶园等项目,推进数字茶园建设,建立产品追溯制度,探索开展双碳茶园基地建设。全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茶树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茶叶保险覆盖率达80%以上,鲜叶抽检所检项目国标、欧盟达标率达90%以上。 县歙茶中心 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歙茶协会 2024年底
2 打造茶树优良种质园 示范并推广已登记的省级良种——“翠绿一号”“甘白香1,对培育的地方良种——滴水香种向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申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完成滴水香茶树种的系统资料汇总统计并向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提交《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申请。 县歙茶中心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歙茶协会
2024年底
3 推进茶园大收储”“大托管示范推广服务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茶叶大托管试点工作,推动建立农事服务中心。探索大托管式茶叶保险模式,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进行投保,全县完成茶园大收储”“大托管”5000亩以上,在许村镇塔山村、王村镇横联村、杞梓里镇唐里村等地建成单个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的三化茶园6个,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高标准示范茶园3个。 县农业农村局 县歙茶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国元保险、歙茶协会 2025年6月
4 加快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做好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特质农品、名特优新农产品、GAP良好农业规范、中欧地理标志互认等申报工作,鼓励企业进行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2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制定出台黄山毛峰小产区茶团体标准(许村镇)。 县农业农村局 县市场监管局、县歙茶中心、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歙茶协会 2025年底
5 二、主体培育提升 茶叶初精制改造升级 引导企业做好新一轮农机报废补贴政策,对初精制生产加工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统筹做好歙采缤纷茶菊交易基地建设、后期运营等工作,推进以溪头为主滴水香加工产业园,以三阳为主大方茶加工产业园,以王村、武阳、岔口为主精制茶加工产业园建设。新建或改扩建清洁化厂房3-5座,新增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达5-8条。 县农业农村局 县发改委、县资规局、县科商工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机推广中心、县歙茶中心、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2025年底
6 三、品牌宣传推介 全力塑造歙茶公用品牌 做好歙茶集体商标授权工作,力争使用歙茶集体商标会员企业达50家以上。规范完善黄山毛峰、大方茶、黄山白茶、歙县珠兰花茶等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建设。持续参与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用足用好歙茶集体商标质押融资扶持政策(中国邮储银行歙县支行授信给协会信用额度5.6亿元),减少融资成本。 县歙茶中心 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融媒体中心、农文旅集团、邮储银行歙县支行、歙茶协会 2025年底
7 持续开展歙茶品牌宣传 深入开展歙茶”“六进(进机关、进景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酒店)活动。在县域内树立歙茶广告2块,连续开展歙县滴水香”“大方茶等系列茶文化节,充分利用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在徽州古城常态化开展歙茶市集活动。高标准主办“2025黄山茶会暨歙茶高质量发展大会 县歙茶中心 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体局、县城管局、县融媒体中心、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20254月并长期坚持
8 巩固拓展销售市场 组建歙茶实体联盟(公司),谋划茶菊交易市场和鲜叶交易市场,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市外宣推活动10次以上,在县外开设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歙茶专营店3个。9月份组织企业参加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办的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县歙茶中心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20249月并长期坚持
9 发展高效电子商务 引导企业入驻县经开区电商产业园。打造茶园直播基地10个以上,电商销售额年增长10%以上。 县科商工信局 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歙茶中心、开投集团、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2025年底
10 四、茶旅融合发展 茶文旅创新融合发展 不断完善和提升茶旅资源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徽州古城、民宿、酒店等宣传氛围营造,每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深入挖掘整理茶文化、茶故事,收集整理传统票据、传统茶具等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相关资料,打造茶旅融合村史馆5个以上。 县文旅体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歙茶中心、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2025年底
11 推进农文旅精品项目 做好深渡镇定潭村歙茶体验中心、小川乡古茶工坊等五好两宜项目,加快推进歙采缤纷茶菊交易基地建设,引进抹茶、茶含片、贡菊润喉糖等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支持《歙县徽茶文化产业园茶旅融合项目》建设,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工作。 县歙茶中心 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资规局、县投资促进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农机推广中心、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2025年底
12 研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研发绿茶、工艺白茶、红茶等新产品,进一步与各类新式茶饮品牌合作,开发系列茶叶衍生跨界食品。开发后备箱”“伴手礼等旅游产品3-5个,延伸产业链条。 县歙茶中心 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2025年底
13 五、茶科技创新 启动建设茶产业大脑 构建覆盖全县域、全要素的茶产业大脑平台,实施四标一码一监制模式,建立健全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数字化溯源管理体系。加快企业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品质监管等全程数字化改造提升,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圈。 县歙茶中心 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科商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文旅集团、歙茶协会 2025年底
14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组建专家库,培养一批种茶、制茶、品茶、销售、宣传等方面人才,每年完成技术培训超200人次,鼓励茶叶从业人员参加斗茶制茶、乡村工匠等各项人才评选活动。 县人社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歙茶中心、歙茶协会 202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