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49652/202209-00117 信息分类: 规划解读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公民,其他,DOC,其他 发文日期: 2022-09-30
发布机构: 歙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2-09-30
生效日期: 2022-09-30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歙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文字解读】歙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作者:歙县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2-09-30 09:00 信息来源:歙县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一、起草背景、依据和制定的意义

1、起草背景

根据《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县农业农村局承担《歙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是12项县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2、政策依据

(1)《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2)《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3、制定的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农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窗口期,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建设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研判及起草流程

1、研判

(1)规划概括出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是发展理念滞后;二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不健全;三是现代加工体系不健全;四是现代经营体系不健全,经营主体整体实力弱。

(2)规划概括出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

1)发展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我县乡村建设带来战略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为我县现代农业建设带来市场机遇。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为我县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机遇。“旅游+”战略实施为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产业机遇。

2)面临挑战: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机械强农水平有待提高。区域竞争格局日趋激烈。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窗口期,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要胸怀大局,深刻把握全县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克服重重困难、化解改革难题、继续砥砺前行,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向新高度。

2、起草流程

2020年9月,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签订《歙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编制协议,由江激宇智库团队进行编制的。本着“时间服从质量”原则,江激宇智库团队从规划调研、材料收集,到指标测算、规划稿编制,用了近九个月的时间,于2021年6月份提交了规划初稿。

根据规划编制程序及“开门办规划”要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局机关、局二级机构的内部会谈、会商、会审会议,主要是对规划的目标设定,发展任务、发展举措的制定、重点项目的安排进行专业审查、修改;在此基础上,又向22家县直相关部门发函征集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又于2021年8月4日通过我局网站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

2021年9月24日,县政府组织20余家县直单位对《歙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进行会商、会审,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激宇智库团队对规划送审稿进行了解读。

2021年11月13日,县政府邀请了省政府参事、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资深专家,在安徽农业大学就《歙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进行了规划评审。

2022年2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结合两次会议精神予以修改完善,形成印发稿。

三、工作目标及主要任务

1、工作目标

到202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36亿元,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明显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建立,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内部结构,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万吨左右。大幅度提高种植业绿色化、养殖业生态化和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生产基础显著提升。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1.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到7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明显优化。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20亿元。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持续完善。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水产品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50%;市级以上农业加工业企业达6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以上,省级10家以上),家庭农场7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30%;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0家,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实现有效衔接。

——农业发展绿色水平显著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农药利用率达到40%;农产品例行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农产品“三品”认证累计达到4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50个。

——民生福祉水平持续增强。基本形成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村现代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健全,乡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乡村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乡村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500元,年均增长保持在8%左右。

2、主要任务

科学提出歙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八大任务”,即:全面推进农业物质装备(两强一增)、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生态治理、农民生活等七大领域现代化建设任务,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四、创新举措

1、规划概括出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1245”指导思想:

一条主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大目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致富增收,实现农民生活现代化。

四大定位:着力将歙县建设成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茶产业全产业链开发示范区、新安江流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皖南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区,为建设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提供坚强支撑。

五大路径:坚持以四化同步、五化协同引领农业现代化、联动农村现代化,重点推进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

2、规划提出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126”空间布局:

构建“一核、两带、六区”乡村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即现代农业科工贸集聚核;

两带:沿新安江百里画廊农旅融合示范带、徽杭高速公路农文旅融合发展带;

六区:环城高效农业示范区、沿江茶果生态农业发展区、茶药复合经营生产区、茶林复合经营发展区、茶竹复合经营发展区、茶旅融合发展区。

3、提出构建“1131”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以“一府(古徽州)一江(新安江)、徽商歙茶”引领的茶叶全产业链。三口柑桔、三潭枇杷、山核桃、葡萄、徽梨(上丰雪梨)、高山蔬菜、道地药材(黄山贡菊、绿梅花、山茱萸等)、皖南花猪、蚕桑、皖南中蜂等10个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传统风味食品(徽菜、长陔三宝、徽州糕点、黄山烧饼、灯笼柿饼、臭鳜鱼、石头粿等)、传统手工艺(徽州三雕、徽派盆景、徽派家具、手工铜工艺品、竹编等)、乡土文化(徽剧、徽州民歌等)为主的3类乡土特色产业开发与保护格局。1个全域乡村休闲文化旅游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主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用地保障、扩大有效投资、强化双招双引、动员社会参与、加强考核评估”六个方面予以保障,同时,为切实提高《歙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可操作性,从以项目支撑角度出发,摸排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项目43个,拟制了《歙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项目库》,投资库容超过155亿元,并以附件形式作为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六、解读人及政策咨询电话

解读人:歙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股张宜,05596537706。

七、注意事项、关键词解释

“两强一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八、惠民举措

以壮大乡村建设人才队伍、优化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环境为举措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服务组织联合融合发展和推动社会化服务规范发展,以此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升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水平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推进健康乡村计划、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九、其它事项

因不抗力因素导致规划实施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的,规划编制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划目标、任务、实现途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