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县新保中心解读:歙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出台背景
歙县生态环境绝佳,人文历史厚重,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越。2012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推动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正式实施。十年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两山”转化成效明显,新安江流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地和先行探索地。2017年,生态环境部命名了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经过十年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实施,歙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创建具备得天独厚的政治、生态、资源优势。根据“两山”基地创建规程,编制《歙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是“两山”基地创建过程中重要且必须的内容。该实施方案将作为未来歙县创建“两山”基地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和推动歙县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支撑文件和基础文件。在该实施方案指导下,歙县将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项国家战略发展契机,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为抓手,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为全省乃至全国“两山”转化实践提供“歙县”方案、贡献“歙县”智慧!
二、制定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18〕17号);
2.《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9〕76号);
3.《歙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及县政府2022年重点工作要点及责任分解的通知》(歙政秘〔2022〕8号);
4.《中共歙县县委办公室 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歙办〔2022〕17 号)。
三、起草过程
2022年3月,组织相关部门,赴岳西县考察学习“两山”基地创建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4月,中共歙县县委办公室 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歙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新保中心随后开始收集整理实施方案编制所需资料等前期工作。完成初稿通过县政务网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未收到反馈意见。7月20日,召开实施方案专题征求意见会,征求相关部门、乡镇意见。会后,第三方根据各个单位意见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7月22日,组织召开了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五位专家对该方案进行了评审,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及相关县直部门负责人参加评审。会后,第三方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县直部门意见,对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7月27日,县“两基地联创”综合办通过发文形式,再次公开征求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发改委等有关单位意见。第三方根据各单位反馈意见,再次对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8月12日,通过县市场监管局公平竞争审查和县司法局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8月22日经县政府同意印发。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为建设背景与意义、区域概况、“两山”实践探索成效与问题分析、歙县全域转化新路径典型案例、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工程项目、保障措施等十二个章节。
建设“两山”基地,是歙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歙县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探索新时 代生态产品价值全域转化路径的重要抓手;是歙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不断深化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重要实践。
区域概况内有括区位概况、自然状况、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五个方面。区位概况含有地理位置、行政区划2项内容;自然状况含有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气候气象、土壤土质4项内容;资源状况含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品牌资源9项内容;生态环境状况含有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4项内容;社会经济状况含有人口现状、经济发展2项内容。
“两山”实践探索成效与问题分析包括歙县“两山”创建基础与特点、“两山”实践探索进展与成效、存在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三个方面。歙县“两山”创建基础与特点含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两山指数”指标现状2项内容;“两山”实践探索进展与成效含有创新全域考核全域转化,贡献新安模式歙县路径、P 值考核引领防治攻坚,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保护体系筑牢生态屏障,打造自然保护先进标杆、布局山水林田古徽山乡,跻身文化与旅游双百强、一体化生态化产业转型,破冰数字乡村林碳交易6项内容;存在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含有双循环转换后疫情,经济结构存脆弱短板、生态文化挖掘不足,优势转化仍亟待加强、全域转化仍不充分,全域共富尚任重道远、毗邻区对标有差距,保护发展需深化统筹4项内容。
歙县全域转化新路径典型案例内有生态文明机制改革创新领域、山水生态资源保护利用领域、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利用领域、生态绿色产业转型振兴领域4个领域案例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总体思路内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特点特色、实施战略、总体目标、建设指标六个方面内容。
重点任务内有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控,守住绿水青山;文化遗存共生环境保护,传承人文景观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生态农旅空间布局;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值增值自然资本;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金山银山转化;打造“两山”文化品牌,推动绿色惠民富民;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探索长效保障机制七个方面内容。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成立领导组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
2.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落实。内容分解到每一位班子成员,层层 传导责任,各项工作任务与职责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具体 明确、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3.强化监督激励、健全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实行量化问责,对责任不明确、工作推进 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加大约谈、通报和问责处理力度, 确保工作落实;
4.强化人才保障,加快技术研发。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拔 尖人才,加快选育实用型科创人才、技能人才,强化与 黄山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先进技术 的引进、推广,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基础研究;
5.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经费保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引导和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建设,拓宽资金渠道;
6.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全民参与。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多种形式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对典型案例、转化成效进行宣传。
六、关键词解释
(一)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指行政区域内单位国土面积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反映区域内生态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绿水青山的重要表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福祉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经济价值,主要包括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价值和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
(二)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产值占比。指行政区域统计口径内,居民人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收入占居民人均总收入的比率,是衡量居民从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获益情况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值以统计部门抽样调查或独立调查机构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所获取指标值的平均值为考核依据。该指标生态产品产值指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能够直接转化的价值,主要包括农、林、畜、水产品、碳汇交易以及农家乐、渔家乐旅游等收入。
(三)生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指行政区域内生态加工业产值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是反映生态加工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其中生态加工业主要包括依托生态资源衍生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矿泉水生产等。
(四)生态旅游收入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指行政区域内生态旅游收入对服务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是反映生态旅游业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
(五)生态补偿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指行政区域内生态补偿类财政收入对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率,是反映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转化的主要指标。生态补偿类财政收入包括中央转移支付、省级转移支付及地区之间横向补偿。
(六)国际国内生态文化品牌。指行政区域内获得的以环境友好和生态优势为显著特点的,具有生态文化内涵、生态文化影响力及附加吸引力的国际国内品牌识别,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
(七)“两山”基地制度建设。指行政区域通过制度建设来推动“两山”基地建设,包括设立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运行机制,统筹协调推动基地建设;建立“两山”基地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强化责任意识,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八)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指行政区域内围绕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市场化交易、运作建立的政策机制。
七、解读人及政策咨询电话
如有对《实施方案》不理解之处,请咨询歙县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发展中心。
联系人:洪玲玉
咨询电话:0559-6517030
咨询时间:工作日8:00-12:00,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