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县农业农村局解读:《2022年歙县水稻、玉米、大豆、茶叶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一、出台背景
按照《安徽省农作物重大病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皖农防指办函〔2022〕34号)和《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黄山市水稻、茶叶、油菜、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黄农函〔2022〕87号)精神,为切实做好全县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全域茶园绿色防控见成效目标,特制定本预案。
二、起草过程、研判
据预测,2022年我县水稻、玉米、大豆、茶叶主要病虫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稻飞虱、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二化螟偏轻发生,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种偏重发生;玉米病虫总体中等发生,草地贪夜蛾在夏玉米上偏轻发生,在秋玉米上中等发生,玉米锈病中等发生;大豆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蝽蟓、食心虫偏轻发生; 茶叶病虫总体中等发生,茶小绿叶蝉中等发生,茶炭疽病中等发生,茶尺蠖局部偏重发生。预计2022年全县水稻主要病虫发生7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2万亩次,大豆主要病虫发生2万亩次,茶叶主要病虫发生18万亩次。歙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据本年度预测病害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起草本预案,报主管部门上党组会研定后于2022年5月30日正式印发。
三、工作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玉米、大豆、茶叶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推进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7%,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持续减量化。
四、主要内容
《防治预案》共分为五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发生趋势,对2022年我县水稻、玉米、大豆、茶叶主要病虫发生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第二部分是防控目标,对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和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进行了明确。
第三部分是指导思想,以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指导,抓好病虫防控各项工作。
第四部分是主要防控技术,对水稻、玉米、大豆、茶叶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主推技术、具体技术措施等进行了说明。
一是水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绿色为本,综合控害,统防增效的防治策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建立良好稻田生态系统、培育健康水稻为基础,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增强稻田自然控害能力;优先应用非化学的绿色防控措施,降低病虫发生基数。科学应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开展应急防治,示范应用农药减量助剂,控制病虫危害,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防治服务融合发展,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对国家一类、安徽省二类农作物病虫害“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各种病虫害做了详细的技术措施指导说明。
二是玉米病虫害,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的原则,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抗耐病虫玉米品种,采取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玉米重大病虫可持续治理,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是大豆病虫害,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协调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加强监测,抓住适期,科学用药。介绍播种期、苗期和分枝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等不同时期的预防措施。
四是茶叶病虫害,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大力推行“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全域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确保全县茶园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实现全域茶园农药面源零污染。
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监测预警、宣传指导、绿色防控、经费支持、农药市场监管等方面完善了保障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职责。强化植物保护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抓好病虫害防治。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防控预案,细化各项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加强督查指导。乡镇政府承担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二)明确防控工作措施。从监测预警、宣传指导、绿色防控、农药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三)明确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具体技术措施。水稻、玉米、大豆、茶叶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至关重要,《防治预案》明确了具体的技术措施,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防治方法供各地结合实际应用,对开展病虫防控起到指导作用。
六、关键词解释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
七、解读咨询电话
1.联系单位:歙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联系人:王豪。
3.办公时间: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4:30-17:30。
4.联系电话:0559-653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