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茶园“六统一”管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相关部门:
《歙县茶园“六统一”管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21年11月29日
歙县茶园“六统一”管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全县茶园生产管理组织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打造美丽茶园,增加茶产量,提升茶品质,提高茶产值,完善产供销链接体系,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发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茶园生产管理中的组织化作用,积极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茶农+茶叶基地+茶叶企业+电商”的茶产业共同体,以组织化推动茶园生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确保茶叶质量稳步提升、茶叶品质稳定保障,进而加快茶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不断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推动村集体、茶农、经营主体权责利有机结合、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实现全县茶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利用五年时间(2021年—2025年),在全县打造“六统一”茶园示范基地5000亩,运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织化功能,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茶农+茶叶基地+茶叶企业+电商”模式提升全县茶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建设内容
(一)选定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单个示范基地需相对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50亩。
(二)共建共管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基地。由所在乡镇牵头指导,所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实施,采取“1+X”模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基地茶园进行统一流转、代耕代管或指导监管,同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结1个或多个茶叶企业(电商主体)进行合作,合作企业对基地内产出的质量达标产品溢价应收尽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茶农签订茶园管理协议(流转、代耕代管或指导监管),同时与联结企业签订加工收购协议。各试点村在选择结对合作的茶叶企业时,原则上,应优先选择市级以上茶业龙头企业。
(三)严格实行“六统一”管理生态茶园示范基地。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对示范基地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全程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科学修剪、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标准采摘和统一模式管理,全面提升园貌园相和产量产值。
四、建设年限
(一)项目建设奖补年限为5年: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二)项目分3个年度建设(2021年至2023年):2021年1300亩,2022年—2023年3700亩。建设单位所属乡镇人民政府于本年度2月底前向歙茶产业发展中心提出申请,歙茶产业发展中心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审核通过后予以立项建设。
(三)单个项目奖补年限为3年。
五、奖补办法
(一)奖补标准:项目建设共安排资金1200万元。主要用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基地茶园进行“六统一”管理。验收合格后年度按照800元/亩标准一次性奖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二)奖补方式:项目采取先建后补方式。由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向歙茶产业发展中心申请报备,歙茶产业发展中心会县农业农村局和有关单位审核批准后,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程序进行项目实施。歙茶产业发展中心会同相关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监管和验收。符合茶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并验收合格的,按标准给予奖补,同一项目不重复享受县级茶产业发展同类资金奖补。
(三)验收标准
1. 基地茶园全年按照“六统一”管理技术操作,茶树长势良好,修剪规范、无套种农作物,园貌园相整齐规范。
2. 对基地内的茶树鲜叶每年进行2次农残国标检测,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3. 歙茶产业发展中心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全年不定期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4. 基地建设过程管理台账健全,有防控、施肥、除草、开采、检测的记录资料,全程反映创建历程。
六、保障措施
(一)落实管理责任。歙茶产业发展中心和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做好推进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服务支持茶产业发展示范点工作。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指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茶农和联结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歙茶产业发展中心牵头开展茶园“六统一”管理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培训指导乡镇农业技术员和企业;各有关乡镇农业技术员要负责培训指导村和茶农;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要负责结对茶叶企业和基地的遴选,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事记录台账。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要明确相应工作职责,强化工作落实,认真指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茶园“六统一”管理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按照项目经费使用管理要求,落实经费使用方向和补助标准。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资金专用账户,确保项目实施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取得实效。
(三)加强监督考核。歙茶产业发展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和财政部门要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监督检查,严格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项目实施指导和服务,适时开展重点环节的督促或监督检查。
(四)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资金审计。项目实施单位要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档案管理,自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附件:茶园“六统一”管理技术
附件
茶园“六统一”管理技术
一、“六统一”内容
1. 统一技术培训; 2. 统一科学修剪;
3. 统一配方施肥; 4. 统一绿色防控;
5. 统一标准采摘; 6. 统一模式管理。
二、“六统一”技术措施
1. 统一技术培训。技术培训分为室内培训和室外现场培训。每年至少举办2次室内培训会,主要内容为名优茶的标准化采摘、茶树规范修剪、施肥时间和种类、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园耕作等系统性技术知识;根据茶园农事操作的时令举办室外现场培训会,将室内培训的知识要点通过现场示范指导,言传身教,让茶农切实掌握技术要求。
2. 统一科学修剪。生产茶园修剪分为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四种。根据茶树的生理特征和生长特性,合理选择修剪模式。同一片区茶园在统一时间段采用同一种修剪模式,非重度老化茶树不得重修剪和台刈,以免影响园貌园相和产量质量。
①春茶、夏茶采摘结束后,茶树高度不足60厘米的进行轻修剪(即剪去绿叶层的1/3即可);如茶树高于80厘米需深修剪的茶树,按修剪后不得低于60厘米标准进行,即剪去树冠绿叶层的1/2或2/3,约20厘米,以剪除鸡爪枝、细弱枝、枯枝和结节枝为原则,让茶树后期生长恢复树高和扩大树冠面。
②秋季可进行轻修剪或深修剪,以修剪后茶树高度不低于60厘米为标准。
③重修剪茶园:衰退程度不重、骨干枝和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的生育能力,树冠上有一定绿叶层,采用深修剪已不能恢复生长势的茶树,可在春夏(5—7月之间)采用重修剪更新树势,即在距地面30~50厘米、约树高的1/2处剪去。
④台刈:树冠十分衰老,枝干灰白,寄生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对夹叶比例高,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的茶树,采用台刈更新茶树,即离地面10厘米左右,用锋利的台刈剪等工具进行斜剪或拉削,以避免剪口撕裂破皮,病虫侵害或雨水滞留,影响潜伏芽萌发。
3. 统一配方施肥。根据茶树一年四季的生长发育特点,结合土壤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科学选择肥料种类、施用时间和施肥方法。按照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相结合、叶面肥与根部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土壤根部固体肥料需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方(俗称“树冠滴水处”)开沟,沟深20厘米施入肥料并盖土。同一片区茶园采用同一种类肥料、统一方式和统一时间段施肥。
①追肥:一年一般2—4次,至少2次,以氮肥为主。春茶开采前半个月至一个月追施速效肥(公历2月初),俗称“催芽肥”。春茶结束修剪后追施速效肥(公历5月份)。采摘夏茶和秋茶的茶园可在采摘结束后分别再追施1—2次。
②深秋施肥:入冬“小雪”之前(公立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茶树根部施入茶叶专用肥、有机肥、微量元素肥等。
③叶面肥:茶树叶面喷肥也称根外追肥,选择以氨基酸、微量元素等为主要成份的有机矿物质肥料,禁止一切含有激素类肥料在茶叶上喷施,否则将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甚至影响到茶树的正常生长与代谢。喷施时期:一般在每次茶叶采摘前10天左右喷一次、十月份茶树休眠期喷一次。喷施时间:阴天或晴天下午3点后为佳,雨天或雨前喷肥,养分易被淋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喷后3小时遇雨,天晴后要适当降低浓度补喷一次。喷施部位:主要以茶叶背面为主,要求雾滴细小,喷施均匀。
4. 统一绿色防控。应用“粘虫黄板+生物农药”模式防治病虫害。按照《中共歙县县委办公室 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歙县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助推2021年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歙办〔2021〕22号)要求实施。每年3月底前茶园完成粘虫黄板扦插;按照病虫害测报体系开展的测报数据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每年10月份粘虫黄板回收完毕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 统一标准采摘。鲜叶采摘是关系到茶叶品质、产量的关键环节。
①鲜叶开展程度分级: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展开、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展开、一芽三叶初展和一芽三叶展开六个级别。
②鲜叶采摘方式:手工采摘和机械采摘。手工采摘:名优茶一般以手工采摘为主,需严格按照产区主要名优茶的种类等级标准采摘鲜叶,不可将不同级别的鲜叶混采、乱采。例如:大方茶分为三个等级:特级、一等、二级。相对应的鲜叶标准为:特级为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叶占比70%)、一级为一芽二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开展、二级为一芽二叶开展至一芽三叶初展(一芽二叶占比≥50%)。一般我县高档名优茶的鲜叶遵守六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对夹叶不采、紫芽叶不采、带把叶不采、单叶不采。机械采摘:大宗茶和出口茶推广机械采摘,熟练掌握采茶机性能,根据产品对原料的要求合理控制鲜叶机采程度。
6. 统一模式管理。按照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要求,有序开展每月的农事操作。严格管控乱修剪、乱施肥、乱采摘、乱打药等不规范农事操作。同一片区茶园采用同样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