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5年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2015年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5年8月26日在歙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
歙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赠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现在向大会报告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审议。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开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扎实践行“三严三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重点做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向上争取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县经济呈现“低位增长、平稳运行”的态势。
(一)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据统计: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5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较年初目标差了2.3个百分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2.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9亿元,增长10.9%,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8.1 %;
外贸进出口完成4562万美元,同比增长36.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3.8%;
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1014元,同比增长8.5%,增幅超年初目标0.5个百分点;
农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6412元,同比增长8.8%,增幅较年初目标差了1.2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深化改革继续推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步实现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县级涉企收费清单公布实施;县、乡两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基本建立;机构改革继续深入,卫计委完成组建,公车改革摆上议程;服务业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徽州古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成功晋级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行政事业养老改革稳步推进;抢抓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扩面机遇,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申报工作;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全县铺开。
2、三次产业增长缓慢。
第一产业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同比增长4%,三次产业全面低位增长,导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缓慢增长。主要表现在: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现价)实现8.34亿元,同比增长1.4%。全县茶叶总产量10618吨,产值7.21亿元,同比分别增14.9%和16.4%;春茧产量540吨,产值达到1700万元;油菜种植面积14.5万亩,总产量达到1.88万吨;生猪出栏24万头,畜牧业产值达4.8亿元。新增各类新型农民经营主体32个,新增农业规上企业5家。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上半年,全县141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5.9%。一季度工业增速同比下降了3.02%,二季度工业增速企稳回升,实现小幅增长;净增规上企业4户,杭华科技、源润新材料、东仁塑胶、美澳新材料等成为后续入规梯队。工业产销率97.19%,比去年同期高1.36个百分点。创想、中链、华邦3家企业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在规上企业中的占比为8.5%。工业用电量2228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2%。
——服务业发展基础继续巩固。继续推进完善我县“138”服务业发展格局,歙州广场、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等“135”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合福高铁顺利通车,杭黄高铁加快建设进度。强力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试点县建设工作。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歙县电子商务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乡村淘”歙县运营中心、第一批20个“乡村淘”村级服务网点建成运行,物流配送中心已经投入使用。金马股份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基本完成,实现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3、“三驾马车”动力不足。
——投资需求刚性不足。上半年,受新开工项目不多,续建项目复工率低,政府投资项目拉动疲软等影响,投资呈现需求刚性不足态势。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城镇、农村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完成32.72亿元,同比下降22.3%,投资绝对数减少近10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下降55.4%,绝对数减少近5亿元),26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1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37.9%,同比下降28.8%;7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93亿元,占任务的43.6%;36个省“861”行动计划(含7个谋划储备项目)完成投资11.13亿元,占任务的33.7%,同比下降34%。
——消费市场温而不火。上半年游客接待量达404万人次,同比增长7.4%,其中入境游客10.88万人次,同比增长5.7%。实现旅游总收入31.92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实现创汇2846万美元,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59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4.96亿元,同比增长6.9%。房产调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商品房销售1790套、18.51万平米、实现销售额6.85亿,比去年同期增加200余套。
——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顺差。据海关数据显示(传统贸易),上半年全县外贸进出口完成4561.64万美元,较上年同期3348.47万美元,增加1213.17万美元,同比增长36.2%,占全年目标任务8207万美元的53.6%,超时序进度3.6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实现3989.81万美元,同比增长33.1%,外贸顺差达3418万美元。
3、争资引资成果继续放大。
上半年,全县共完成向上争取资金15.74亿元,剔除省对下均衡性转移支付1.84亿元、县级体制补助基数2.5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3.29亿元等不可比因素外,实际完成向上争资7.42亿元;全县新引进内资项目42个,协议投资达35.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7亿元,同比增长92.3%,占市政府下达年度任务(36.6亿)的53.7%,超时序进度3.7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完成3209.13万美元,同比增长3.5%。
4、财政增收步伐放缓,金融良态运转。
上半年,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3%,增幅较去年同期收窄7.6个百分点,完成年预算任务的52.8%,其中:国税部门累计完成1.52亿元,地税部门累计完成3.66亿元,财政部门累计完成2.39亿元。从税收结构来看,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呈全面减收态势。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98.24亿元,同比增长15.8%,较年初增加15.9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45.79亿元,同比增长14.3%;各项贷款余额126.79亿元,同比增长10.9%,较年初增加7.54亿元。
5、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上半年,全县民生支出11.1亿元,同比增长9.3%。教育改簿全面启动,实施14个改簿项目和20个校舍维修项目,城乡教育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高考再获佳绩,全县本科上线1867人,其中歙县中学本科上线1030人,实现26连冠。新增就业262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2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文物保护展示用房项目列入国家投资计划,歙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司法业务用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完成605套(户);1600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启动。编制完成《安徽省歙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造林13265亩,三线三边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继续深入,完成渔梁景区周边绿化等6个点1600亩,完成58个巩固提升点3113亩。全国首批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通过验收。
6、“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开年以来,秉承开门办规划原则,从明确规划编制任务和规划流程入手,采取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加强规划编制保障等举措,确保“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上半年,已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编制工作,发改委、住建委、旅委等部门负责的13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完成规划初稿。“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建库工作已启动,拟建库目标为600亿元,主要围绕城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农业、传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境资源、社会事业等领域摸排谋划重大项目。
(三)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从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现不同程度放缓,相当多的经济指标未实现预期目标,背离经济增长预期,主要表现在由于宏观经济发展预期不明朗,导致企业惜投、银行惜贷,投资拉动下滑,消费拉动疲软;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下滑,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整体下滑,保吃饭、保运转等刚性支出持续增加,收支矛盾越发凸显;实体经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工业支撑力度不足,部分行业产值严重下滑;招商引资后劲不足,在谈项目数量少且规模小等等,上述问题,均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改革举措、创新方法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点
根据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及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问题来看,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是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首要任务,下半年应该继续坚持扩大投入保增长、调整结构增后劲、深化改革激活力、改善民生促和谐,确保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三五”的跨越发展打好基础。
(一)更加注重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入的拉动作用。按照“建成一批、推进一批、新上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强力推进262个县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分类指导,密切关注81个未开(复)工项目,强化6个项目建设难点工作协调组作用,落实25个重点难点项目责任制,千方百计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年完成投资85亿元。高度重视政府投资项目的牵引作用,加大沉淀资金的清理力度,确保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六大战略平台,谋划一批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项目储备保持600亿元以上。
(二)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实效,不断积攒发展的后备力量。坚持把“扩总量、提质量、促转型”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线,注重项目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效益,增强发展后劲。围绕机械电子、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和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类项目,进一步调整招商思路,完善招商方式,畅通招商信息渠道,加大项目编制包装力度,提高招商针对性。落实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抓好21个重大在谈项目的跟踪洽谈,力争物流产业园、超威动力能源、盛丰塑胶、曙光新材料、航宇人防设备等项目正式签约落地。全力做好征地、拆迁等项目前期服务工作,确保颐高广场、“欧洲之星”欢乐谷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扎实做好招商引资统计工作,对项目真实性、履约率、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
(三)更加注重对上争取成效,有效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密切关注国家投资调控的力度和方向,认真分析研究和掌握国家、省政策导向,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储备、申报力度,强化与上级沟通衔接,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盘子”,最大限度地增加项目和资金份额。力争全年全县对上争取资金16亿元以上。
(四)夯实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继续抓好57个县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对天香科技、科立德香料、强力科技、联枫新材料、艾克瑞德等已开工项目,促其加快建设速度,早日投产;对润亿、绩甲、美澳新材料、树德堂饮品等部分试产项目,促其尽快达产。加强对盛锐重工、震壹精密金属、多杰电气、马勒机车、冠润转向器、强峰铝业等6户企业的指导,确保今年成功申报国家高新企业。出台我县扶持企业上市奖励政策,做好企业上市服务工作,争取1-2户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争取杭华科技、源润新材料、东仁塑胶、美澳新材料等4户企业成功申报规上企业,培育壮大规上企业队伍,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五)继续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服务业“135”工程建设,推进徽都国际大酒店改造升级项目、渔龙文化旅游开发、碧龙山庄生态旅游休闲、瀹岭下山水度假村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138”格局。完成《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徽州古城旅游规划》以及旅游专业村镇等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精心举办第十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利用古徽州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两大品牌,加快徽州古城业态调整,打造现代服务业新亮点。完成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试点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力争在2个以上知名平台建成“歙县地方特色馆”和1个线下展销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渔梁文化艺术区、聚墨堂等文化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完成183个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
(六)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抢抓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扩面机遇,力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申报成功;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严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关,确保完成省下达各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国家《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继续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顺利实施,谋划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项目。启动县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二期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深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新安江沿线7个污水处理站日常维护,确保发挥效益。继续推进合福高铁、黄杭铁路及昌歙、正歙公路等沿线村庄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三整、四化、五清、六改”工作,打造一批生态示范亮点。扎实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三线三边和创森工程,力争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成功。
(七)完成 “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坚持开门编规划,“俯下身”听民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好“十三五”发展蓝图;同时,聘请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对县十三五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和评审,借用专家的智慧,提升我县规划的层次和水平。依托我县的重点战略平台,围绕城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农业、传统工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境资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完成“十三五”重大项目库建库工作,为“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提供项目支撑。加强省、市规划衔接,争取更多的歙县元素进入省、市“十三五”规划。
(八)积极谋划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级各部门在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抓紧抓实抓好明年工作的研究和谋划,结合“十三五”规划任务,科学安排2016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指标,特别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谋发展等方面谋实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着力重点,为“十三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做好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