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现代化新黄山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歙县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是推动歙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安徽省气象局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构建精细普惠的气象服务体系,智慧精准的气象业务体系,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科学完善的气象治理体系,为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现代化新黄山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支撑。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歙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发展智慧气象、民生气象为导向,全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建设,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的科学水平,更好地满足歙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气象服务的需求。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5年,实现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气象服务更加普惠智能、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气象人才队伍保障更加有力、气象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歙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气象保障。气象现代化水平达到全省县局第一方阵。气象监测分辨率小于5公里,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保持在90%,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到9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1%,人工影响天气保障面积实现全覆盖。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防灾减灾监测系统。强化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开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提升气象灾害信息挖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模拟仿真能力。建设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构建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制度,统筹提高城市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实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标准化行动,开展城市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健全气象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在新安江、流域、水库湖泊等洪涝气象灾害敏感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团雾易发区,加密布设气象监测设备;面向城市防灾减灾、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山区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雷电多发区,加密自动气象站布点。到2025年在现有站点的基础上,新建6个新型自动气象站,升级4个单要素自动气象站,实现多要素气象监测站网达到5Km×5Km。
(二)打造智慧气象服务平台。为加快推进气象预警覆盖面和缩短传输时间,充分利用5G技术优势,发展面向公众和特定人群的“互联网+”气象信息服务技术。“十四五”期间开发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和在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旅游景区、人口密集场所、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建设100套接收终端和显示屏幕。通过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接收终端+显示终端的高效气象服务途径,实现预报预警信息传输达到分钟级。
(三)建设生态文明气象保障坚实屏障。强化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状况气象监测、生态风险气象预警、生态经济气象支撑、生态治理气象保障服务,开展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和城市规划等的影响评估。依托黄山“融杭”的大形势,继续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示范建设。
加强最新高分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构建面向多领域的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按照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县和标准化作业点的建设标准,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建设“两室、两库、一平台”即值班室、休息室、弹药库、作业装备库和发射平台。“十四五”期间建设4个标准化作业点和15个人工影响天气地面烟炉设备,有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黄山山脉、天目山脉、白际山脉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建设负氧离子监测站网,完善反应性气体相关观测要素,开展重点区域热、碳、水汽等通量观测,提升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臭氧垂直廓线监测系统,推进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联合开展臭氧、酸雨等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建立突发环境事件气象预报服务平台,开展输入型大气污染物跟踪监测、区域传输预警和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影响的定量评估。
加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开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挖掘歙县生态气候资源,积极推进申报“中国国家气候标志”、“中国天然氧吧”,推进生态气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加快气候资源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国家气象标准和地方气象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四)强化乡村振兴气象基础支撑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开展乡村气象灾害风险调查、风险识别和研判,着力提升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能力。发展智慧精准农业气象服务,推进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站网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的气象服务。建设特色农作物气象观测试验站,开展农业气象环境、灾情、墒情等监测,开发歙县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提升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五)农村雷电防护示范工程建设。强化农村防雷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村防雷实用技术,提升农村防雷减灾能力。选取雷电受灾较频繁和严重的美丽乡村,建设民居直击雷防护装置;建设雷电感应防护装置;建设野外雷电防护应急避雷亭;建设区域性防护仿生树避雷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落实
积极争取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将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加强对气象事业的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发展机制,进一步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实力。
(二)强化人才保障,创新驱动发展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人才结构,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推进科研业务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升科技对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支撑能力。
(三)优化发展环境,落实资金保障
增强气象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力度,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明确落实中央和地方对各类气象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