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解读】《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政策解读
大家好,我是歙县水利局工作人员鲍圣,今天我给大家宣讲的内容是《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截止2020年底,我县共建设和改造提升748处供水工程,其中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63处,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682处,累计完成投资13378万元,基本解决了我县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局在工程规划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要求,科学谋划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任务,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结合我县的人口分布、地形条件等实际情况,按照“全县统筹、分区分片、适度联网、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以大带小、能并则并”的原则,编制了歙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补齐农村饮水工程短板,构建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与服务水平。规划的主要内容:分区域新建一批规模水厂,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规划目标:到2025年,建立完善“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在工程运行管理中,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局具有以下主要做法:一是制定出台了《歙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办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各乡镇建立健全工程管理组织,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人员,执行水费收缴制度,加强建后管护。进一步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二是出台的鼓励措施文件,关于完善歙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群众参与社会化管养奖补意见 。三是《关于划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范围的通知》,在项目点设立水源保护标志牌,划定水源保护范围及制定水源保护措施。四是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五是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制定工程防汛措施,制定防汛预案,加强工程运行设备、设施的维护,加强水源巡查,落实养护经费,保障饮水工程正常运行。六是制定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农村供水水质的检测,供水水质有了保障,同时督促各乡镇和水厂运行管理人员加强供水水质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质合格率。对于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做到了全覆盖,针对分散供水工程的特点,有乡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会同乡镇卫生院,采取望闻问尝的方式,根据饮水标准对水质进行了评价。七是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每年召开工程建设与管理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会议,对专、兼职乡镇水利员和规模水厂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请有关专家前来授课,提高基层管理队伍的业务素养和管理能力。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县人口相对分散,地形复杂,部分饮水工程的设施设备却比较简单、净水工艺技术比较滞后。受限于工艺水平,且体积小、流程短,无法应对水源类型多、水质波动大的情况,特别是雨季,浊度高,微生物安全性更得不到保障,群众对消毒后水中的味道不接受,严重影响了群众的饮水安全以及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饮水水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在许村、坡山村以及深渡水厂配置了超滤膜水净化设施设备,在霞江、王村、石门、黄村等工程采用无动力一体净化设备。先进技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上的应用,有力保障了供水水质。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供水服务我局开展了运行管理试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以后,如何保障工程运行正常,长期发挥工程效益,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饮水安全工程的后期管护是关键。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水费收缴率未达到设定目标,水费收支管理亟需提高,针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瓶颈和弱项,以及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歙县积极探索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服务工作,积累管理经验,逐步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区域化管护模式,开展昌溪乡、森村乡供水工程管护工作试点,率先成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服务公司,负责管理全乡的农村供水工程。
供水公司逐步建立了“水费电子化、管理制度化、维护日常化、服务规范化”的统一管理模式,目前两个乡的供水工程由乡供水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核算。自运行以来,成效显著,提高了农村供水保障与服务水平,有力的保障了全乡供水工程运行正常,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乡镇供水管理站优势显著:供水有保障、水质有保障、可持续运行、群众满意度高。
各地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管护模式,切实加强饮水工程的管理,总结工程管护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县推广,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区域化管护模式。保障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