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委会:
根据歙农发〔2024〕13号文件内容,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璜田乡集中开展万村清万塘暨常态化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歙县璜田乡人民政府
2024年7月30日
璜田乡集中开展万村清万塘暨常态化进
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上级工作部署,把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作为“民有所呼、我必呼应”的重要内容,我乡拟以“开展“门前河道清”行动,共绘水美乡村新画卷”为主题,打造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走深走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2019年以来,我乡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实施了“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为持续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根据上级部署,今年起,聚焦清理村内河道,在全乡开展“门前河道清”整治行动,逐步恢复提高村庄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村庄环境,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二、行动目标
持续推进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重点聚焦“开展‘门前河道清’行动,共绘水美乡村新画卷”主题,以水为脉,治理村庄环境;以水为题,美化村庄环境;以水为媒,促进富民增收。以群众反映强烈的“家门口”河道环境问题为重点,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水清岸绿村美利民为目标,结合我县“6.20”“6.23”洪灾灾后农村人居环境恢复提升及农业生产恢复建设工作,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着力解决河道垃圾漂浮或沉积、水质恶化等问题。到2025年,全乡所有行政村在实现干净整洁有序目标的基础上,集中清理整治村内河道,同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使外来污染物不入河道,河道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恢复,岸线环境整洁优美,村庄宜居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行动原则
乡级主抓、多方参与。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强化乡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明确乡级主要负责同志为“一线总指挥”,做好村庄清洁行动部署动员、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文明办按职责分工,相互配合,结合汛期灾后农村人居整治工作统筹推进村庄河道清理整治行动。
村为单位、农民主体。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村为单位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自觉行动,保持村庄内部清洁,主动投身河道清理整治行动。
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结合本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等,合理确定村庄清洁行动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聚焦村庄水 体环境,对不同水体类型,分类施策、精准治理,不搞“一刀切”“挖塘立碑”,反对形式主义,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清理做起,对河道内的垃圾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定期保洁,再到控污截源、整治提 升,最后到活水用水、兴业富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重点任务
针对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广泛宣传群策群力,集中掀起村庄清洁行动高潮。全县所有行政村在做好村庄内“五清一改”的基础上,重点聚焦“门前河道清”,确定整治任务。对一般村庄,要重点开展清理整治,具备条件的,逐步开展靓化提升、开发利用;对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在完成清理整治、靓化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开发利用;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要将河道整治任务作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任务,打造水清村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清理整治
1.垃圾清理。全面清除河道内及周边的生活垃圾,重点对洪灾产生生活垃圾、有色垃圾、淤泥、枯死树枝等进行清理。
2.淤泥疏浚。对淤积严重的河道进行疏浚,恢复河道的正常蓄水排水、防洪抗旱功能,严控将水体“一填了之”。
3.杂物清除。清理河道内影响水流的杂草、树枝等杂物及建筑垃圾。
4.岸坡整治。对河道岸坡进行修整,尽量保留原有岸坡或采用生态型护坡,提高污染拦截和自然净化功能。
(二)提升靓化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改厕、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持续整治提升村庄环境,防止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或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
2.生态修复。实施生态净化工程,合理选择本土水生植物,适当搭配本土水生动物,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开发利用
1.景观挖掘与打造。以河道及周边湿地为载体,充分挖掘水 文化元素,打造小微湿地景观和亲水节点,在保护和发挥河道生 态功能的同时,使河道周边成风景区,成为村民散步、休憩场 所。
2.资源开发与利用。在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加强开 发利用。引入企业发展休闲产业和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创收增收,实现由水清、岸绿、景美向村强、民富的跨越。
五、进度安排
(一)全面部署。 2024年7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启动实施。各 村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聚焦清理村内河道,摸排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标准。各村针对不同类型水体(河、沟、塘、坑、渠等)及环境现状,分类制定整治标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内容更为丰富的整治活动,达到改善村庄水体环境,实现以水美村、以水兴村、以水富村。
(三)集中整治。各村要聚焦主题,结合实际,有重点组 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整治活动。要抓住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庆 等关键节点,充分发动群众集中整治村庄环境问题,不断提升村庄水美、水活等特质,进一步促进环境美、生态优、产业兴、百 姓富。
(四)持续推进。各村要以“强基础、提颜值、增活力、促共富、水长治”为目标,坚持抓紧抓实、善作善成,阶段部署、滚动实施。针对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和民俗特点,由易到难,有序安排,扎实推动,促进村庄清洁工作常态化,打造村美、水美、景美的和美乡村新样板。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次行动由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 牵头指导推动,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 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职责分工参与组织实施。各 村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各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要加大沟通对接力度,充分发挥相关业务部门职能作用,明确工作标准,形成工作合力。
(二)压实工作责任。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庄“清洁指挥长”,负责辖区的清理整治行动。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地见效。
(三)加强资金筹措。各村可通过村集体自筹、“一事一议”、社会捐助、承包主体投入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四)构建长效机制。各村要坚持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有机结合,进一步健全包括水环境在内的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鼓励各地探索推广“资源变资产”“绿水变金山”转化路径,将“污水沟”变成清水渠,将“垃圾塘”“臭水塘”变成 产业塘、灌溉塘、生态塘、景观塘,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 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考核调度。建立工作情况调度制度,加强督促检 查,发现问题,及时推动解决。乡级将实行季调度,各村每个 季度将工作进展情况报乡里。乡级将对工作开展有力、整治效果突出的村给予通报表扬。将河道清理整治作为村庄清洁行动考核重点,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