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公开 > 歙县政府办 > 交通运输领域 > 运输服务 > 综合运输

基层反映: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及意见建议

作者:歙县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3-11-17 08:43 信息来源:歙县交通运输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着新时代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歙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县城乡客运车辆公交化率已达63.2%。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还存在以下困难:

一、运力在高峰期和平时无法精准匹配,服务质量亟需改进。一是运力供应能力和群众需求不匹配,居民日常出行需求少,城乡公交客流量低,运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在浪费情况;而在节假日或者早晚上下班等客流高峰期,运力又不足。二是城乡公交运行服务质量总体较低,首先,车辆投放较少,发车间隔与乘客候车时间过长,以歙县为例,城乡公交发车间隔基本都在1小时以上,在有临时包车需求时会导致发车间隔时间更长,误时误事,群众满意度下降;其次,驾驶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服务态度差,车内卫生状况差,行驶过程中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安全驾驶等情况。以上种种现象,都导致乘客进一步减少,居民多以自驾小轿车、出租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方式出行,影响城乡公交的持续发展。

二、线路运营权的整合和转移导致个体经营者利益受损,一体化推进困难重重。现有的农村区域客运班线主要是个体挂靠经营的模式,数量多,分布散,利益主体很难统一,不利于统一调度。多主体经营的格局导致线路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妨碍客运网络的形成,群众出行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线路运营权的整合和转移,也难免对现有个体经营的线路客运量进行分流,然而这些个体经营者普遍对长期经营的客运线路的收购抱有过高的期待值,但政府及收购主体难以承担高额的收购费用,由此引发两方之间的矛盾,对城乡公交的推进产生阻碍。

三、农村道路、充电场地设备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公路里程数大大增加,但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存在道路等级低,路网不健全等问题。例如歙县,受到地形限制、沿线村庄密集、临水临崖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全县还有11个乡镇不通三级公路,还有112个建制村未通双车道,公交会车困难,制约了公交线路的开设。另外,部分农村地区新能源公交车充电场地和充电桩缺失,购入燃油车辆开通公交线路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也存在补贴金额少,运营成本高等问题,造成城乡公交线路难以落地。

为此,建议:

一、规范提升城乡公交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推进城乡公交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车辆调度机制,根据客流规律合理、动态投放运力。根据线路客流量、运输距离、道路条件等采取符合标准的不同大小车辆运营;高峰期实时调整发车间隔,增加发车班次,灵活发车,在其他时间采用定时发车,配合客货邮工作推进,降低运力资源浪费。二是培训驾驶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坚决落实奖惩要求,确保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服务规范,提升服务意识。

二、加大对城乡公交一体化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省级层面推动城乡公交开通的政策扶持,对于偏远、山区等区域适当提升城乡公交补贴标准。在回收城乡客运线路经营权时,要分步分批次进行回收,积极走访和慰问个体经营者,做好其思想工作;完善收购政策,在收购过程中,根据个体经营者线路经营情况、车辆车况等综合考量,制定较为合理的收购价格,优先考虑现有班线经营者作为该条公交线路驾驶员,解决个体经营者的困难,减少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阻力。

三、强化农村道路提升改造,统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进一步强化农村道路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合理布局城乡网络。一方面要对现有较窄的的农村道路进行适当拓宽,满足公交车运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统筹考虑城乡之间和各镇村的交通需求,提高其道路连通度,为公交运营提供道路通行条件。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快统筹建设各乡镇新能源公交车充电场地及设备,完善建设标准,增强资金和土地保障,为城乡公交远期发展预留充足的拓展空间。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