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荫(1798~1865)
王茂荫(1798年-1865年),字椿年,号子怀,安徽歙县人。清朝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是唯一一个被《资本论》提到的中国人。
王茂荫曾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为了应对清廷财政危机,他上奏《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纸币,提出"极钞之数,以一千万两为限"。他还主张:发行纸币(行钞)只应是用来"辅银""而非舍银而从钞"。纸币发行后,银币并不退出流通,而是数倍于纸币与纸币同时流通;行钞应该做到"行之以渐,限之以制"、"定数"发行。"否则钞无定数,则出之不穷,似为大利,不知出愈多,值愈贱";钞币必须能够兑现。主张朝廷应"准许人民持钞捐官,或缴纳钱粮,或持钞到银号兑取现银,以坚民爱钞用钞之心"。王茂荫上述货币思想主张,是在西方的货币理论和制度还没有流入中国之前提出的。因此,他的货币思想主张被认为是在继承中国传统货币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他个人对当时中国的状况的分析、体会而独立形成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曾提及此事。王茂荫也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王茂荫重视人才问题,反对不正确的用人取人标准。如以字体工拙取士,认为由于取士专重小楷,以致于"合天下之聪明材力尽日而握管濡毫",根本不能"济实用",即用人取士不能仅注重表面功夫。因此,他主张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勿论字体工拙,笔画偶疏,专取学识过人之卷"等。